法國擁有世界上典型的中央集權教育體制,具體到職業教育管理上,主要體現在:制定教育基本政策和宏觀規劃、課程設置、學校人事權與教學組織、學生文憑管理。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分為中央主管部門、學區(包括省教育局)、社會三個層面。各層面之間的職責分工較為明確,基本不存在職責交叉、遺漏等現象,對我國職業教育管理具有借鑒意義。
走近法國職業教育管理體系
法國是很典型的中央集權國家,國家通過學校培養未來的公民來建立和鞏固自己的地位,至今仍保留一套在國家控制下的教育系統。國家在教育政策、國民教育綱領的制定和執行方面持有基本權力。2007年,原法國教育部一分為二,分別是國民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與科研部。
國家層面 法國國民教育部負責制定教育政策,管理職業教育以及學徒制培訓。具體的責任與義務包括:在專業機構的建議下制定相關職業證書文憑的總體框架,制定相應的考試規定,頒發相應的證書文憑,為在校學生和工作的學徒提供一系列相適應的課程,負責教師的招聘、具體落實和工資的給予,負責相關培訓的質量把關,對教學后果與資源的使用承擔責任。
高等教育與科研部下設學校教育總局,這一部門負責制定教育教學政策,具體到職業教育,其負責職業高中的課程計劃,制定中等職業教育政策與教學大綱,規定中等學校的組織和運作,教師招聘、培訓制度和人員管理,中等職業學校資源開發與數字化建設,中等職業學校的預算方案、學校的財務管理以及教學評估。高等教育與科研部也負責高等職業教育部分的教學和組織。
法國的勞動、工作、職業培訓與社會聲援部負責制定和實施政府在勞動、就業、職業培訓、社會聲援等方面的政策,它處于公共就業服務的核心地位,協調多方網絡。這一部門下設就業和職業培訓總代表團,負責就業和職業培訓方面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主要職責包括:建立法律框架,協調部門之間以及社會伙伴之間的關系,為框架的落實努力。這一代表團還負責協調就業中心、全國成人職業培訓協會、法國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殘疾人就業基金會以及一些為促進就業而設定的其他機構之間的政策協調和落實。
法國的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是法國國家職業資格制定者,不從屬于任何一個國家部門,通過法國社會現代化法案(Social Modernisation Act,2002)建立。這一委員會的成員來源非常豐富,由16個部門官員、10個社會伙伴、3個商會當選的代表,3個地區當選的代表和12個專業人員構成,這種成員的多樣化,確保了國家職業資格制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其能夠更好地履行確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修訂專業證書,調整學位、頭銜,監控職業資格,為相關機構提供專業證書與資格方面的咨詢建議等職責。
與此同時,一個包含5個級別的法國國家資格證書框架在此部門的努力下建立起來,并于2003年建立了國家專業資格認證目錄,從而有利于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及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的建立,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導向。
法國的國家終身職業教育理事會設立于2004年,其職責是:在國家層面上促進與職業教育相關的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在法律和制度建設方面,為法國終身職業教育和學徒制提供建議;評估地方職業教育和學徒制的政策;為議會提供終身職業教育和學徒制的財務資源利用特征等情況。國家終身職業教育理事會的確定為法國公民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學習型社會的營造。
學區層面 法國共有30個大區,每個大區會根據經濟社會特點制定相適應的政策。法國學區層面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包括學區委員會、地區就業和職業培訓協調委員會。
法國的學區委員會承擔地區職業培訓的任務。2004年,法國學區委員會的功能外延到對失業的成年勞動者的培訓。學區制定和實施該地區的學徒制以及職業培訓政策。學區每3~7年制訂一個詳細的職業培訓地區發展計劃(PRDFP),這一計劃包含了針對初始職業培訓和繼續職業教育培訓的內容。
法國2002年建立了地區就業和職業培訓協調委員會,以協調就業和職業培訓之間的關系。委員由當地政府代表、地區議會、工商業和勞工組織以及地區商業管理辦公室等組成,委員會通過協調職業教育和就業政策之間的關系來推動職業教育和其他機構的合作。
此外,還有一些社會組織,也構成了法國職業教育管理體系的一部分,他們包括:專業咨詢委員會(CPC),負責學位、技術與職業資格的建立;國家教學委員會,負責高等職業教育的學位設立;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協會(CPRDFP);職業教育國家聯合委員會(CPNFP),負責職業教育的平穩發展以及使職業教育各有關方面達成一致意見;國家就業聯合委員會,職業生涯保障聯合基金等。
對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改革的啟示
通過對法國職業教育管理機構及其職能的考察可以看出,法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完備、職責明確、定位清晰,這對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改革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完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建設 法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完備,不同層面的管理機構管理職業教育的不同領域,分工合作、責任明確,而且,其能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職責,彌補了政府職責的不足。相對而言,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相對還不夠完備,尤其是社會管理機構力量較弱,不能切實承擔職業教育的職責,應分類、分步予以加強,并逐步放權適宜的職業教育職責給行業組織,發揮行業組織的職業教育職責。
依法明確管理機構職能 法國的職業教育管理結構及其職責從國家層面到學區層面到社會層面,逐層覆蓋,每個層面又有不同的教育機構,承擔不同的職業教育管理職能,且每個機構的職能都具有法律依據。反觀我國,各層級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的職能不明確,職能交叉等現象嚴重,且每個機構的職能缺乏法律依據。例如就職業學校的舉辦與管理來說,有教育部管轄的職業學校,有勞動部門管轄的職業學校,教育部與人社部管轄的學校辦學和管理政策各異,這種多頭的管理體制,不利于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國應借鑒法國的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明確各職能機構的職責,并從法律上對各職能機構的職責進行規定,使管理有法可依。
確保管理職能獨立 法國的管理機構的職能具有獨立性,不受相關部門或上級的制約。比如職業資格的制定,由國家職業資格委員會專門負責,既不受制于國民教育部,又不受制于勞動、工作、職業培訓與社會聲援部。而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相應職能卻具有依附性,同樣以職業資格認證為例,我國職業資格鑒定與職業能力鑒定機構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職責的不獨立顯失公平。
因此,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機構體系,明確各職能機構的職責,并賦以法律依據,使各項職責不但有所歸屬,而且能獨立行使,不依附,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