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教育部負責人透露要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的方向,著重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應該說,這是客觀就業形勢所迫,更是適應中國轉型發展的正確戰略選擇。但在對待職業教育和技術工人的態度上,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還有不小的偏見,認為上職校就是沒出息,當工人就是沒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歷史上就有皇、官、士、農、工、商的社會等級排序。工人,即使是能工巧匠,即使是發明家,也沒多大地位和聲望。今天,貶低工商的教育糟粕雖然已被時代淘汰,但仍然在教育領域中變相存在。二是受現實功利影響。即使出現了“高薪技工”,但產業工人無論是在社會地位、勞資報酬、權益保護甚至是技能的社會認證方面,還是處于弱勢。
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速換擋,催逼著高等教育的根本轉變,也需要全社會從陳舊落后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中解放出來,重新認識勞動者的價值。觀念更新了,教育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雙重革命自然會降臨。
2014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