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線交易作為一種新型交易方式,對傳統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西方國家對在線信息披露制度的規定較之我國有其先進之處,本文將詳述之。
關鍵詞 在線消費者 知情權 在線信息披露制度
在線交易作為一種新型交易方式,對傳統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迫使世界各國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交易模式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作出必要的修改與更新,以回應于在線交易下這些新的挑戰。本文筆者就在線信息披露制度進行比較法分析,以求對我國在線交易領域的相關立法提供比較法視野的經驗借鑒。
一、國外在線經營者自身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
1、經合組織的相關制度
經合組織(OCED)在《關于電子商務中消費者保護指南的建議》(以下簡稱“指南”)中規定,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應以易于接受的方式提供自身充分信息,最低限度應包括以下信息:a.企業的身份,包括企業的法定名稱及用于交易的名稱,主要的商業地址;b.電子信箱地址及其他電子聯系的方法或電話號碼以及有效的注冊地址等;c.與企業進行迅速、簡便和有效的交流方式;d.能適當和有效的解決爭議、法律程序的服務,經營場所和法律實施的負責人及執行規章的官員;e.企業是任何有關自律性組織、商業協會、解決爭議的組織或其他認證機構中的成員,企業應提供消費者適當的聯系方式和核實組織成員簡便的方法以及獲知認證機構的有關法規和規則。
2、歐盟的相關制度
歐盟在《遠程銷售指令》中規定,在任何遠程合同締結前的適當時候,消費者必須被提供充分信息,其中包括:在線經營者應提供供應商的身份,在要求預付款的合同下,還需要提供供應商的地址,以確保消費者無論如何都必須能夠得到供應商營業地的地址,在該地他可以提起訴訟。另外,還明確規定了經營者應予明示自身信息,應以與所使用的遠程通訊方式相適應的清晰易懂的方式予以提出。
3、其他國家的相關制度
日本的《ECOM虛擬商店與消費者交易準則》中規定:電子商店必須提供足夠信息,使消費者能充分知悉其交易對象為何者而提高電子商務的可信度。應該提供的信息包括:網絡經營者公司名稱、商店名稱、地址、電話、傳真、E-mail及依據商業法規所要求經營資格的內容。
我國臺灣地區的《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綱領》中規定,企業經營者應至少披露以下信息:登記名稱、負責人姓名及公司簡介;公司所在地及經營處所所在地;電子郵件、電話、傳真等聯絡方式及聯絡人;經營型態及核準證照號碼;加入的自律機構或計劃相關規定與措施及其會員資格確認方式。
二、國外在線商品服務信息和交易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
1、經合組織的相關制度
經合組織(OCED) 在《指南》中規定:可使用的和合適的交易信息應包括:(1)分別列出企業收取和/或征收的總成本;(2)非由企業收取和/或征收的針對消費者的既存其他常收成本提示;(3)交付或履行期限;(4)付款的期限、條件和方法;(5)購買的限制、限度或條件,如父母/監護人許可條款,地域或時間的限制;(6)正確使用的說明,包括注意安全和健康警示;(7)有關有效售后服務的信息;(8)有關撤回、終止、返還、調換、取消和/或退款政策信息的細節和條件;(9)有效的擔保和保證。
2、歐盟的相關制度
歐盟的《遠程銷售指令》中規定,關于商品服務信息和交易信息應充分披露:(1)商品或服務的主要特性;(2)商品或服務的含稅價;(3)適當的話,運輸費用;(4)付款、交貨或履行安排;(5)有撤銷權;(6)不按基本比率計算時,使用遠程通訊的費用;(7)要約或價格的有效期限;(8)適當的話,長期履行或經常履行的產品或服務供應合同的最低期限。此外,歐盟指令還要求消費者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收到適當履行合同所必需的書面信息,以克服電子信息的短暫性、易修改性。
3、美國的相關制度
美國的《BtoC 網絡交易指導原則》中規定,交易過程的相關信息必須充分披露,包括:交易條件、交易流程,并告知消費者在何種狀況下可以取消交易;以適當的語言表達所有相關訊息,即銷往臺灣省地區的商品或服務必以繁體中文表述,銷往日本者,則必須以日文表述;交易信息必須妥適保存,并使消費者可以隨時查詢;價格信息透明,包括定價、運費、貨幣類別、附加稅款等;物流處理信息透明,包括運送方式、運送時間等;退換貨處理信息透明,包括退貨、換貨、退款等的相關規定,如鑒賞期長短、退換貨流程等。若廠商不接受退換貨,則必須在交易尚未完成時就明白告知消費者。
三、國內外在線信息披露相關制度的比較分析
關于在線信息披露的我國國家級相關立法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這些法律文件中的信息披露主要是針對傳統交易模式下消費者知情權保護的特點而設計的,因而很多規定很籠統,操作性差,并且已經很多規定無法適用于在線交易的情形。如《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53條規定,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應當置于公司住所或者分公司營業場所的醒目位置。在線交易模式下,在線消費者不可能到經營者的住所或營業場所去查閱經營者執照,這些規定顯然在在線交易模式下是無法適用的。另外,北京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在網絡經濟活動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告》,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分別對經營者在線信息的披露提出一定要求,但立法層次與適用空間的局限性,使得我國在線交易模式下消費者知情權保護方面的制度立法仍處于空白或低層次的探索階段。消費者在線知情權的實現是依賴經營者信息的披露程度的,國外相對成熟的立法經驗很值得我國借鑒。
參考文獻:
[1]李雙元,王海浪著.電子商務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張楚,郭斯倫編著.網絡與電子商務法教程[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上海市鳳凰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