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國際機場協會的研究顯示,每年100萬航空旅客運輸量將產生1.3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從世界航空大都市的崛起來看,正是與機場關聯的臨空經濟發展托起了這些現代化國際經濟中心城市。全球區域競爭進入城市群的競爭時代,都在圍繞國際樞紐機場發掘創新經濟增長點。一個大型樞紐機場的功能可以輻射到與航空相關的旅游業、服務業、金融業、物流業、房地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產業鏈。在京津冀,北京首都第二機場這一或將帶動上千億元投資資金的項目,被認為是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歷史契機。
從2008年到2013年,北京首都機場的日均飛機架次已經從1174架次增長到1555架次,首都機場空域保障能力已近極限,對新機場的需要迫在眉睫。
今年7月初,環保部公布了新機場的環評批復,原則同意新機場項目的建設。由于環評是重大項目上馬之前的最后一關,這意味著新機場項目即將步入開工建設的節奏,與新機場關聯的產業規劃也呈現出雛形。從目前來看,新機場在京津冀一體化中起到的作用對當前處于調整期的房地產業無疑將成為有力的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