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上來講,臨空高科技產業體系單指某一個具有高新技術含量的產業,包括這個產業的產品研發、產品制造、航空運輸、產品展銷等。廣義上來講,根據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目錄,高新技術產業分為11個大類:電子信息、軟件、航空航天、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環境保護、地球空間與海洋、核應用技術及農業。由于臨空經濟有對航空航天專門的產業研究,所以不納入臨空高科技產業體系。而臨空高科技產業體系包含上述除航空航天的10類產業,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
未來北京首都第二機場新航城也將高新科技產業納入其主導產業體系,希望借由高新科技產業助推制造產業多向延伸。新航城高科技產業發展依托以空運為核心的高新產業基地。一般來說,目前臨空經濟區都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重點研發目標。北京首都第二機場新航城高新科技產業開發思路也是以生態、低碳為開發理念,初期以航空指向型的領域為發展重點,如新材料、智能裝備、精密機械等領域。而后期,隨著產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規模的擴大,向周邊產業領域拓展。推動產業專業集聚,圍繞三大領域打造三大園區,同時帶動區域原有傳統機械加工等落后產業的轉型提升。基于產業領域的技術的相通性,逐步面向船舶、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延伸產業鏈條。
北京第二機場新航城臨空高科技產業體系的建設,每個產業的選擇不僅考慮了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和企業戰略等,而且分析了產業之間的聯動發展,以及與傳統產業之間的升級改造任務,有效地將臨空高科技產業嵌入到航空新城的發展中,最終起到1+1>2的效益。
具有臨空指向的高科技產業在機場周邊地區集聚,是其本身發展的必然需求。

國內外發展實踐表明:空港正由“城市的機場”演變為“機場的城市”,從一個單一的交通中心轉變為一個以航空主業為依托,融合航空物流、國際商貿、高新技術產業等于一體,輻射周邊區域的經濟中心,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城市的成長空間。
北京首都第二機場新航城未來也將大力布局高新科技產業,規劃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新區,形成區域創新科技發展基地。并著重發展與航空產業緊密關聯的高科技產業,注重與亦莊等周邊地區實現產業功能錯位,集中發展新材料、智能裝備、精密機械三大領域。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北京首都第二機場航空城未來將建設成為高端國際樞紐型中心,與此同時要打破地區競爭,建設一個促進科技力量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業引擎,并帶動整個高科技產業的升級換代。
(文|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