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設計是臺灣走向創意經濟的重要支撐,也是臺灣產品實現高附加值的主要形式。
臺灣創意文化支柱型產業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創意動漫產業:以創意動漫為核心,以漫畫和動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電視、電影、音像制品、舞臺劇為主,通過建立動漫產品的研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通過“動漫產生—動畫片播出—衍生產品開發—收益—再生產”的產業鏈,使創意動漫產業產生巨大經濟利益。
創意精致農業:以創新和高科技手段,實現對傳統農業生產資料最大限度的使用,達到優質高產高附加值的目的。2009年,臺灣行政院啟動了“精致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這一方案的成功啟用,帶動了臺灣精致農業的迅速發展,精致農業也成為臺灣創意文化產業的拳頭產品之一。
創意現代陶瓷業:臺灣創意現代陶瓷業在充分融合了原住民文化、中華文化、殖民文化以及外來文化的基礎上,不僅創造出了獨特的風格和品牌,也形成了當地相當受歡迎的文化創業產業之一。
產品創意設計業:臺灣的產品創意設計業屬于設計產業,是工業設計的一部分,包括產品設計、傳播設計、環境設計等,產品設計是工業設計的核心,它實現了將原料的形態改變為更有價值的形態,創意產品設計業是將創意元素引入傳統的產品設計業中,催生出新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
新媒體創意產業:新媒體最重要的價值是在創意和內容上,打破了發布內容、發布信息的壁壘,成為臺灣創意文化產業的火車頭。
隨著臺灣制造業的大量外遷,島內產業結構面臨轉型升級,同時也在國際市場面臨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競爭,2004年在經濟部指導下成立財團法人臺灣創意設計中心,以提升全島設計能力,強化競爭力,以創新、設計與品牌戰略,協助臺灣企業向高附加價值邁進。截至2010年,臺灣對海峽西岸貿易呈恢復性增長,進出口總值為1190.72億美元,同比增長45.0%。臺灣政府在2002年制訂“挑戰2008:臺灣發展重點計劃”,預計在2008年之前帶動臺灣經濟轉型,“文化創意產業”即為計劃中的重點之一。2008年臺灣文創產業達到11600多億元臺幣。近幾年,隨著兩岸關系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兩岸直航開通,不少建建商已經嗅出商機,紛紛搶進桃園市區,希望能在大臺北的高房價區域外,殺出一條血路。距離機場線不到十分鐘車程的桃園平鎮,也意外走紅,約有七成的客源來自平鎮當地的自營商或頂級客層。
(文|袁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