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其實,是為葡萄酒行業服務的,為整個葡萄酒市場服務的。尤其是面向消費者教育的課程,本身就是為客戶做服務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銷售,屬于一種商業教育,一種生意的另外一種形式。
陸 江
國際國內葡萄酒大賽專家評委,資深葡萄酒專家,葡萄酒收藏投資顧問,著名葡萄酒文化研究者,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學校認證國際葡萄酒講師,美國加州葡萄酒協會合作講師,智利葡萄酒協會合作講師。
早在葡萄酒教育剛剛起步的時候,相對應的教育機構很少,但是隨著行業發展,人才越來越多,成立了眾多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訓機構,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涉足到這個領域,不同力量在推動著葡萄酒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隨著喜歡葡萄酒的人數明顯不斷攀升,媒體和從業者對于葡萄酒的宣傳意識增強,再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葡萄酒教育需求也同步增長不少,葡萄酒教育市場的增速也比較可觀。但是,市場整體規模尚小,教育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這就是國內葡萄酒教育面臨的現狀。
國內師資匱乏
我認為國內葡萄酒教育事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當然也是因為葡萄酒人才的培養有一定難度決定的,一個是周期比較長;另一個是國內教育資源的不健全,還有浮躁的行業心態等因素造成高級講師的匱乏。一個出色的講師需要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健全的知識體系。從這一方面來說,與前幾年相比有所改善,畢竟葡萄酒培訓領域吸引了不少資源和人才,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行業也在慢慢的擴大,這部分的專業講師數量并不足夠,很難滿足市場快速發展的需求。目前的葡萄酒教育市場上,最缺乏知識結構比較扎實的中高級講師,初級講師的數量相對比較多,國內葡萄酒教育體系的整體實力和高水準的人才與國外水平還有距離,還需要對人才的培養不斷努力。
另外,還有一方面也是國內葡萄酒教育事業現在存在的問題,就是整個行業的浮躁,因為看著光鮮,有“高利潤”,吸引不少人和資源來投身這行業,都希望短平快地從中獲益,導致從業者的心態也很急躁。現在隨便一個人拿個證就去做講師,他們只是簡單讀幾個課程,考個試都敢去講課,現在市場上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做到講師應該具備的知識面和素養。
培育市場的重要性
正因為師資力量的差距,那么培育教育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各種不同形式的推動模式衍生出來。一些高校開設葡萄酒專業,甚至葡萄酒學院,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對于整個產業起到巨大作用。還有就是針對大學生開設的公共課,像中國農業大學馬會勤教授開設的葡萄酒鑒賞公共課,每次都會有很多不同專業的學生聽課,是一種很好的市場培育形式,對行業來說具有很大的益處,這些聽課的人都有可能轉化成行業的推動者或行業的消費者,也會有一部分變成從業者。
葡萄酒教育具體分為不同范疇,培育出的人才也有不同,葡萄酒教育細分為從業者教育和面向消費者的教育。
大專院校的從業者教育更多是掌握種植釀造相關的全面知識,學習的內容大不相同,一般學成以后做釀酒師、種植專家等職業,所以從業者教育涉及釀造、種植,涉及到化學、生物知識比較多,種植可能會涉及到植物、生物技術等非常全面系統的內容,也包括田間管理、農藥化肥的使用等知識。
還有一類葡萄酒從業者教育更多是在市場層面,像侍酒師、培訓師、銷售等職業教育。而消費者的教育更多是鑒賞文化這個層面,是培養愛好者、消費者的范疇,消費者教育在整個教育領域也是至關重要的部分。現在有很多人學習WSET課程,既有從業者,也有消費者。對于從業者部分更像是職業教育。而消費者更多的是興趣愛好精進,或是社交之用。
別過度談本土化
現在國內掀起了一股“本土”風。對于國內開展本土化的課程來說,我覺得葡萄酒本身就是一種舶來品,本質上其實是一個西方的文化。整個體系的根都在西方國家。
(1)文化的不可復制
歐洲涉足葡萄酒教育領域也比較早,而且整體水準遠在中國之上,所以對于國內本土化的課程開發其實主要是基于國外的教育體系做了一些改動和優化,但是整個架構還是國外的教育體系。
縱觀國際葡萄酒教育課程,它的推出需要很強大的知識背景做支撐,需要很多高精尖人才的參與,這方面國內非常稀缺這類人才,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國內一些機構推出的葡萄酒教育課程其實核心內容的組建和構架,如果沒有國外的體系做支撐開發出來這樣的課程是很有難度的,這些課程是仿照國際教育課程做了一個開發調整和填充,當然這樣也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利潤的考略,國外教育課程的授權費用壓力,開發研制屬于自己的教育課程可以達到更高的利潤點。
其實,葡萄酒教育歸根到底就是商業教育。所謂自有課程關鍵是做自己的品牌和較高收益,同時在日后的操作和運營上更加得心應手。在我看來,葡萄酒教育事業大可不必和民族扯到一塊,其實都是商業性質的。本土化歸根結底是課程品牌本土化。WSET課程自引進中國市場以來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葡萄酒教育課程,這個課程備受關注也是因為它做得夠體系夠科學,同時也是因為源自西方文化。這就與歐洲開發茶文化體系一般,推廣茶文化,再怎么折騰核心還是東方國家的文化,根源還是改變不了。
(2)本土化課程實施難
本土化的課程很難做到非常深入的內容,但是有一點令人欣慰,本土化的課程應該會加入國產酒的一些知識結構。就像郭松泉先生推出的中國葡萄酒課程,主推本土化的概念。但是很多人難免發出質疑的聲音,現在很多人連基礎課程都沒有認真學過,大家的興趣點也并不一定在這個課程中體現,它跟國內整個行業有關,除非國內葡萄酒行業已經發展到了有良好市場口碑時,那時候國內產區的教育課程才是有意義的,大家也愿意去學。
國產酒的反思
現在國產酒的問題仍然存在,國產酒之前幾乎只靠品牌,而不是真正的靠品質,隨著市場的開放,進口高性價比酒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消費者的判斷能力也在提升,造成國產酒滯銷困境,國內幾大品牌也受到了很明顯的影響。近幾年,部分國產中小酒廠在用心做酒,出現了一批較好性價比和口碑的酒,再加上消費者也漸漸成熟和市場壓力的逼迫,國產酒大廠們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在逐步的改善和提升;另一方面也在對消費者教育和員工培訓方面加大力度。
教育,另一種商業
葡萄酒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其實,是為葡萄酒行業服務的,為整個葡萄酒市場服務的。尤其是面向消費者教育的課程,本身就是為客戶做服務的,最終目標還是為了銷售,屬于一種商業教育,一種生意的另外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