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種情,叫做恩德;在我的事業中有一種勇,叫不畏;在我的奮進中有一種力,叫堅韌;在我的性格中有一種義,叫真龍。”
——施建祥
馬年的春晚,久違的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夢》讓人浮想聯翩。當下,“我的中國夢”已成了眾多以赤子之心報國的企業家的心愿,而在上??炻雇顿Y集團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心中,金融恰恰就是他最美的中國夢。春節前夕,記者采訪了這位名聞遐邇的企業家,他真誠坦蕩,快人豪語,傳遞出胸中的正能量。
看好小貸未來
上??炻雇顿Y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上海的百強民營企業,投資了上海放貸規模最大、人均創稅最高、風險控制最強、支持民企最有力的上海長寧東虹橋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據施建祥透露,投資四年來,累計放款總額已突破50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市小貸行業放款總額的6.3%。在行業中,東虹橋小額貸款公司最早實現小貸規范化、證券化、銀企化、智能化和資本化。眼下,東虹橋小貸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今年的資本市場。
《滬港經濟》記者:目前,小貸公司的發展現狀如何?
施建祥:實際上,自2008年小貸公司在全國統一試點以來,已有五年多了,試點的“帽子”還沒有摘,作為小貸公司的最高層級法規《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目前也沒有修改。所以從制度建設層面講,步伐不快。目前,我國小貸公司是按普通工商企業注冊,而實際上,小貸公司是一種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雖然不吸儲,但是其放貸、風控等方面,與銀行基本上是一樣的。五年過去了,相關的法律文件應該探討和修正了,應當比照金融機構進行管理。此外,有關小貸公司的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等都不到位,小貸公司只能融到注冊資本0.5倍的資金,而國際上優質小貸公司融資比例大多在1比1,有些地方甚至達到1比6。
真正制約小貸公司“長大”的,是資本規模不大、融資渠道有限。在“只貸不存”的規定下,小貸公司在注冊資金放貸完畢之后,就只得依靠從銀行拆借資金,導致小貸公司的貸款利率通常高于商業銀行,在市場拓展中很難有競爭力。所以,應該給優質小貸公司松綁,鼓勵其發展壯大。
以上海為例,目前已審批了109家小貸公司,其中有101家已開張了。這101家小貸公司的注冊資金投入是140億,放款總規模達到1067億,做了3.5萬筆業務,為中小科技企業和小微企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過,在這100家小貸公司中,只有25%的公司能拿足銀行貸款,剩余的都拿不足,甚至拿不到。
小貸行業經過短短幾年發展,已初步形成“金融天下,一份小貸”的局面。雖然小貸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但我們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支持,因為小貸公司還過著“冬天的生活”。其表現為:第一,作為新興的行業,小貸公司只有未來,沒有過去;第二,我們只有地圖,沒有指南針;第三,小貸是金融行業,交的去口是工業企業的高額稅收;第四,小貸公司投的是100%的自有資金,個人承擔著100%的風險;第五,小貸公司不與銀行切蛋糕,銀行信貸顧及不到的地方,才是小貸公司可以拓展的市場;第六,小貸的經營原則是棄大放小、棄小放微、棄強放弱。
社會上有人認為小貸公司就是放高利貸的公司,其實這太偏頗了。第一,小貸公司利息確實比銀行高,但這是因為其中包含了向銀行借款的成本;第二,小貸公司稅收高于銀行,類金融的企業要繳工業企業的稅收一銀行按15%繳納金融稅收所得稅,而小貸公司按工業企業25%的稅率繳納所得稅,成本又增加了一塊;第三,小貸公司投入的是股東的錢,因此未收到的賬款就是虧損,但國有銀行有正常的壞賬比例,
我們知道,中小企業、非公企業做出了許多貢獻,創造了66%以上的就業和26.20%的稅收。但國有銀行給這些公司的貸款比例不到%。如果達到10%,創造的價值將更為可觀,就業的拉動絕對不只660%。上海確實有許多民營企業發展需要資金。
根據諾貝爾獎獲得者孟加拉國尤努斯教授的思想,小貸需要速度、信任、了解,是一種熟人經濟和熟人市場。中國在引進了小貸模式后發展迅速,小貸公司的數量已經猛增到7000多家,投資的本金已經達到6300多億,放貸總規模達到7000多億,利潤將近3000多億。雖然有些小貸公司成功,有些比較失敗,但是他們的著力點是沒錯的——支持中小微企業。因此,我希望政府不要因為一些小貸公司做得不好,就放棄對小貸公司的政策扶持,或者帶上有色眼鏡。
《滬港經濟》記者:在您看來,如何才能支持小貸發展?
施建祥:第一步,小貸規范化。小額貸款市場很大,但風險也大,小貸公司用自己的資金放貸,不規范不行。從體制上說,小貸公司投資主體是民營的,股東是民營的,放貸企業是民營的,所以必須有規范的制度流程。東虹橋小貸公司經過四年摸索,在風險控制方面,摸索出風險十三法,是具有小貸公司特色的風控方法。其核心是服務小微企業、小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堅持市場化路徑,點與點之間不相關聯,避免風險傳導。小貸公司今后要建立淘汰制和評級制,這樣才能更有效做到規范化。
第二步,小貸證券化。小貸公司是用100%自有資金放貸,按照國家規定,還可以向銀行融入不超過資本凈額50%的資金。實質上,小貸公司的負債率沒有中國傳統企業高。絕大多數貿易企業、房地產企業,負債率都在60%左右,而小貸公司負債率不到40%。這是因為,雖然國家允許融入50%的資金,但是一年下來總會產生新的利潤,這個空間就可以與信托創新合作。我們可以探索把資產打包賣給信托公司,雙方分享利潤,既可以增長小貸公司的業務,又滿足了市場需求,也有助于小貸公司控制風險,繼而以更大力度支持小微企業。
第三步,小貸銀企化。銀行扶持小微企業,可以說無力、無心、無人。而小貸公司專門從事中小微企業放貸,有心去做,但是無錢、無本、無法融資。如果雙方能結合,通過創新的方式鎖定風險,聯合放貸,就能實現優勢互補。這方面銀行有合作的動力,地方政府也希望推動,希望監管部門進一步支持小貸公司這一新生事物。如果小貸公司只需提供20%的貸款,銀行則提供80%貸款,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就能加大對小型企業的支持率。
第四步,小貸資本化。小貸公司要通過規范操作,走向資本市場,通過上市,做強做大,讓小貸事業更有生命力。
抱定金融之夢
放眼未來,施建祥表示,希望政府能為優秀的小貸公司在政策上放開口子,從而真正迎來小貸行業的春天——開辦民營銀行。
上海快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從一個國有企業轉制成為民營企業,聚焦金融、文化、科技三大產業,投資了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P2P、典當、基金等方面。近年來發展迅速,以小額貸款為例,在本市甚至在全國7398個小貸公司中,人均創利、人均稅收、風險控制都是名列前茅的。施建祥對城市金融產業的發展,有獨到的見解。他說,城市興,首先要產業興;產業興,首先要金融興;金融興,首先要理念新。對施建祥而言,他心中最美麗的夢想,無疑就是金融之夢。
《滬港經濟》記者:您的金融夢是怎樣的呢?
施建祥:根據我的理解,金融最高境界就是“人在休息,錢在工作”。實際上,我做過很多夢,在醒來的時候,很多夢往往就煙消云散。但通過幾十年的積累,一個真正的夢慢慢形成,這個夢是可以扎下根來的,是有基礎的,我的這個夢就是金融夢。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這種夢只停留在夢想一一金融是政府做的事情,民營企業不能染指;而現在,很有可能夢想成真。
《滬港經濟》記者:您的金融夢要達到什么目標?
施建祥:首先,要實現對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支持。支持中小微企業,不能只喊口號,上海70多萬民營企業,得到銀行貸款的比例不足5%,還有95%的民營企業是拿不到銀行貸款的,那就要靠小貸公司這些類金融公司的支持。我們在對這些企業的支持中,也發現上海不僅有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還有“小輕企業”,即那些有想法、有項目、沒錢、沒報表、沒資產的企業。這些“小輕企業”中不乏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我們更應該花大力氣扶持。
《滬港經濟》記者: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自貿區中的金融建設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您如何看待自貿區的建設?
施建祥: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在我看來,先要形成?!敖鹑谛闹小薄绻賳T心中沒有金融,金融中心就只能是遙遠的目標。去年一年,整個中國經濟有三大熱點;一是自貿區;二是民營銀行;三是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眼下,自貿區有“三熱”,“土地熱”、“登記熱”、“宣傳熱”。我個人認為,目前我們對自貿區投入的激情不夠,小平同志在深圳“畫了一個圈”以后,舉全國之力——政策過去了,國內有才、有錢的人都過去了。上海自貿區還沒有形成這樣的局面。
《滬港經濟》記者:您對近期“民營銀行”這一熱點是如何看的?
施建祥:發展民營銀行,前景并不樂觀。國有銀行存入的錢不限地區、不限范圍,而民營銀行既設有范圍還設置了存款保險制,存入的錢必須由保險公司作保險,貸款也自然須經保險公司同意,這意味著成本上升。這就是民營銀行不會熱很久的原因。
常懷感恩之心
中國著名音樂人余隆為施建祥寫過如下評語:“建祥是一個講情講義的人。情義二字對當下社會已是一種奢侈,且彌足珍貴。因為今天大家可以講‘情’,卻難找‘義’。義是承諾,是承擔卻不求回報。‘義’是一種傳說,是一種懷舊?!倍谑┙ㄏ榭磥恚@一代人首先應該感恩社會。
《滬港經濟》記者:說說您從商幾十年的心路歷程吧。
施建祥:這是一個值得感恩的時代。我們遇上了改革開放,只要努力和勤奮,腳踏實地,就會有所作為。我的企業發展至今,與上海各級政府領導的關心與指導分不開,所以更應該感恩。從商幾十年,我有如下感悟:第一個十年,俠路相逢勇者勝
勤勞勇敢致勝;第二個十年,勇者相逢智者勝——要有強大的智囊;第三個十年,智者相逢快者勝——建立綠色通道、無縫對接的平臺;第四個十年,快者相逢退者勝一選擇放棄是門大學問。
《滬港經濟》記者:快鹿投資集團近年來積極布局影視文化產業,公司投資的《精忠岳飛》創下了中國電視劇收視的新高,能說說您在文化產業上的計劃嗎?
施建祥:我希望能把中國人的故事講給世界人民聽。快鹿旗下擁有及合作的影視公司,有上海黃河影視和合禾影視,過去幾年投資多部電影和電視劇都非常成功,效益非常好,影響也非常大。包括創造了國內三個“第一”的電視劇《精忠岳飛》、電影《葉問》、《導火線》、《八星報喜》及《忠烈楊家將》等。我們的制片人,是具有“中國第一制片人”美譽的大導演劉大印,他指導的《康熙王朝》、《武則天》、《聊齋》等巨作,在全世界華人心中至今記憶猶新。今年,我們再推巨作,重金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拍攝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相信一定會贏得國內外觀眾的關注和好評。中國有浩瀚的歷史,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中國也是個大市場,我們的團隊也有出色的運營能力,這幾個元素疊加,成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