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羽涵 1歲
媽咪日記
寶貝一天一天地長大,最特別的事是喜歡笑,四個月大時已經會咯咯笑了,大人一逗她就笑得直蹬腿,手舞足蹈的,眼睛瞇成一條縫,咯咯咯直笑,大人看寶寶笑成這樣都很開心。2014年6月30日是寶貝一周歲生日,爸爸媽媽在這里祝寶貝健康快樂每一天!涵寶貝,爸爸媽媽愛你!
哭鬧
寶寶哭泣不是沒有原因,1歲以內寶寶容易哭鬧主要是下面的幾種原因:
1.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媽媽
新生寶寶有時候會懷念在媽媽肚子里的感覺,會藉由哭泣來期待爸爸媽媽們給予擁抱或呵護,這是一種撒嬌的表現。
2.身體出了狀況:我生病了
如果你的寶寶不吃、不睡、體重不增加、行為異于平常,或哭泣聲不像發脾氣,而像疼痛、發燒等原因所引起的,這些都是提供你該帶寶寶就醫的警號。
3.想睡覺了
提供寶寶一個溫馨、安靜的睡眠環境,對于幫助寶寶入睡會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4.肚子餓了
到底幾個小時喂一次奶,要依小孩的個性氣質而定,至于每次喝奶總是又快又急的寶寶,可在喂一半時先幫忙拍背排氣,以免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
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安撫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且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仍哭鬧不休時,我們多半考慮這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后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現,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了解寶寶的情況后,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夏睿 2歲
媽咪日記
上周我發高燒,睿爸也不在家。我暈暈乎乎躺在床上,難受得哭了。睿睿站在床邊,摸摸我臉,說道:“媽媽生病了,不哭!”邊說邊拿起他最愛的繪本《抱抱》,指著猩猩媽媽和猩猩寶寶擁抱的那一頁,他說“媽媽好,抱抱媽媽!”說完了就跑出去。片刻間端著他的水杯進來了,說:“媽媽喝水!”我瞬間感動得心都快被融化了。原來不知不覺中,那個一直需要我照顧著的小嬰兒現在已經長成了知道關心愛護媽媽的小小男子漢了!
早教
想要更好地開展早期教育,家長首先要學習一定的早教知識,具備一定科學育兒的能力。早教班因為在專業上的優勢,的確可以提供適合寶寶年齡發展的課程,而且可作為家長學習早教知識的補充手段。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早教班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家庭才是早期教育的主要陣營,父母才是寶寶最好、最重要的老師。父母要把早期教育結合在寶寶平時的生活中,鼓勵、引導和幫助寶寶致力于自我活動以此獲得實際的知識和經驗,讓早教融于生活之中。
早教并不等同于智力開發!
早教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智力開發,早教也不是傳統教育的提前。無論何種教育,都必須建立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這是基本的科學規律。早教內容其實非常廣泛,培養良好性格習慣、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創造力等其實都是早教的重要內容,早教是一種全面的教育。有些專家還提出要把寶寶性格培養作為早教的首要任務,優先培養寶寶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有獨立性、有創造性這六大性格,因為良好性格才是未來成功之母。
毛豆 3歲
媽咪日記
毛豆不僅是個幽默風趣的小帥哥,也是個懂事有禮貌的孩子,尤其在這一年,他比以前更加懂事,更加懂得關心他人了。每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毛豆都會主動給爸爸拿拖鞋,讓爸爸坐下來休息,然后摟著爸爸的臉親了又親,還說爸爸辛苦了。這些暖心的話讓我們格外的感動!寶貝兒子,馬上就三歲啦!爸爸媽媽祝你三周歲生日快樂,健康成長。
缺乏耐心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由于孩子的年紀小,自控力差,對很多事情都沒耐心。因此,為了孩子的成長,媽媽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耐性。
1.告訴孩子,請你等一等。如果你是在談話或者忙著其他事情,孩子不斷打擾你的時候,你要堅定地告訴孩子,你在忙,請他耐心等等。媽媽要注意的是,在對孩子說這些話時,要心平氣和或者握著孩子的手,讓孩子感到你的真誠。如果孩子表現好的話,要及時表揚孩子。
2.和孩子事先約定好。孩子在玩游戲時,例如拼圖,由于時間花費較長,玩著玩著就不想接著玩下去。這時候,媽媽可以在玩游戲之前和孩子說好:要堅持拼圖拼完。另外,媽媽也要注意到孩子的舉動,如果發現孩子沒耐心了,媽媽可以參與孩子的游戲中,和孩子一起玩。
3.做孩子的好榜樣。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作為父母都沒耐心去做好一件事情,怎么要求孩子學會耐心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到你的耐心,看到你的堅持和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學習你的處事方式,變得有耐心,會堅持。
不要讓孩子等太久
媽媽要記得,在讓孩子等待時,切忌讓孩子等太長時間,以三分鐘為宜。安吉娜·米德爾頓在《美國家庭的卡爾·威特教育》一書中介紹了一種“三分鐘”耐性訓練法,這種方法被證明是訓練孩子耐性的好方法,三分鐘的過程中不僅吸引孩子的好奇心,還能夠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守信用的。
小寶 4歲
小寶出生后,我們一直注重她的早期教育。而小寶也像一塊海綿一樣,貪婪地吮吸著爸爸媽媽為她提供的一切內容。記得有一天晚上,小寶拿出她的畫筆畫畫,畫著畫著,小寶突然自言自語:“1、2、3、4。”我伸頭一看,白紙幾個歪歪扭扭的數字赫然在目。我感到很驚訝,除了玩耍時,我從來沒有刻意地教過她,但是她竟然都記住了。
脾氣暴躁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心理需求。由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因此當他們有委屈或者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時,就會通過發脾氣來宣泄。其實,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自我意識的萌芽。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對待周圍的事物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如果他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就只能通過發脾氣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②情緒的壓抑。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或者欺負而得不到發泄時,心里就會很壓抑,很難受,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緒就像埋了一顆炸彈,不知何時會爆發。所以,孩子的脾氣就會很大,甚至會養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③強烈的控制欲。這個時期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開始有所控制,當他們發現事情的發展不再他們的控制范圍內,例如家里擺放玩具的位置不對,自己又無法改變時,就只能通過大哭大叫等行為來發泄自己的憤怒。
如何對待家里的“暴走熊”?
如果孩子發脾氣,不愿意聽大人講話時,媽媽可以采取“冷處理”方式,先讓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然后讓他自己一個人冷靜一下,再去詢問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媽媽要記住,千萬不要呵斥孩子,因為孩子本來就已經很緊張了,你的憤怒和呵斥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另外,家長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
知滿 5歲
媽咪日記
小鎖在我的肚子里一個多月的時候,滿姐突然跑過來跟我說:“媽媽,我要叫小寶‘小棒’”,我問她:“為什么叫她小棒呀?”滿姐對我豎起大拇指,很驕傲地說:“因為她是最棒的小寶寶!”于是,小棒就成了小鎖的胎名兒。有一次小棒哭了,滿姐趕緊跑過去輕輕摸著小棒的頭,溫柔地說:“妹妹,姐姐在呢,姐姐會一直在你身邊,不會離開你!”比較
一般而言,如果家里有兩個孩子,很容易被外人拿來做比較,例如哥哥姐姐怎么樣,或者弟弟妹妹又怎么樣。其實,在爸爸媽媽眼里,每個孩子都是最好的。如果遇到外人拿兩個孩子做比較時,媽媽可以參考以下4點建議: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外人提到的問題比較敏感,媽媽可以先想辦法讓孩子到其他地方去玩耍。然后進行交流。但媽媽要記住,干萬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不好。
2.轉移聊天的話題。媽媽可以委婉地提示外人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談論這個話題,然后談論其他的話題。媽媽切記語氣要友好,不可生氣。
3.讓孩子參與討論。其實,在孩子的心里,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定是最好的,讓孩子去參與討論可以打破家長之間的尷尬,同時也能在孩子心里樹立好的榜樣。
4.在外人面前表揚孩子。表揚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增加自信心,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的。如果媽媽都不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別人又怎么會去尊重我們的孩子呢?所以,我們要常表揚孩子。
批評的藝術
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孩子能夠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讓孩子產生自卑。當孩子做錯事時,不僅家長生氣,孩子也很緊張的。如果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孩子,不僅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更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因此,當孩子做錯事時,媽媽要耐心去聽孩子解釋,了解事情的起因,然后把握時機,在孩子對自己所做過的事情還有印象時,啟發性引導孩子,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