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端午節的來歷
傳說屈原投江后,楚國百姓聞訊馬上劃船到汨羅江撈救屈原,但一直劃至洞庭湖都不見屈原的真身。于是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大家見后紛紛仿效。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大家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繼而發展成棕子。從此,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競渡歌》節選
黃公紹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賽龍舟
賽龍舟是我國端午節民間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F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賽龍舟已成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