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
樂器之魅力
嬰幼兒對音樂有一種本能的反應,動聽的聲音、歡快的節奏、豐富的音調都能刺激寶寶的感官系統,讓寶寶感到快樂。
此外,學習樂器要求孩子做到眼看、耳聽、手動和思考,這個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孩子的左右腦,既能協調肢體動作,又能培養孩子的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觀察力和記憶力,增強孩子的紀律性和自信心。
性格決定興趣
如果孩子愛說話,喜歡聽音樂、唱歌,喜歡跟隨著音樂左右搖擺,能準確定音,容易記住曲調,有較強的旋律感,可以選擇讓孩子學習音樂。
學樂器,聽大師建議
3歲內孩子最好不學樂器
世界著名鋼琴家孔祥東說:“3歲以內的孩子,最好先不要接觸樂器,其實,像我自己也是等到了5歲半才開始學鋼琴的?!?/p>
Tips:根據柴可夫斯基鋼琴比賽一項調查,60%~70%鋼琴大賽獲獎者的初次學琴年齡在6~8歲,而其中只有一人年齡最小在3歲半,其他少部分孩子是在10歲左右。所以,大師們認為,3~6歲對幼兒性進行音樂啟蒙,是最佳時期。
2~3歲可感受節拍和旋律
孔祥東音樂機構教學總監王先生說:“在孩子2歲到3歲期間完全不需要接觸任何樂器,但可以通過各種音樂游戲,讓孩子伴隨著音樂做做動作,從中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旋律,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到4歲半之后,可以慢慢增加孩子對樂器技能和樂理知識。到了大班,就可以直接參加各種樂器的考級了?!?/p>
Chess——覽斯戲以廣思,儀群方之妙理
小編釋義:“覽斯戲以廣思,儀群方之妙埋”一句出自西晉官員曾攄的《圍棋賦》,意思是觀棋可以開拓思路,增長見識。
棋藝之魄力
下棋是一種趣味性和競爭性很強的活動,需要大腦劇烈的運動,能促進智力的開發、使思維得到鍛煉,還能夠防止記憶力減退。在棋盤上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變化,需要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一一化解,從而刺激大腦,能夠訓練孩子縱觀全局和判斷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另外,很多孩子都比較好動,下棋要求心平氣和,全神貫注,能夠訓練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培養孩子不急不躁的性格。
學下棋,爸媽需注意
從易到難,切忌急功進取
學習下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圍棋和象棋,專業性和競爭性比較強。因此,爸爸媽媽在一開始可以讓孩子學習簡單的棋藝,例如飛行棋、五子棋、黑白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爸爸媽媽不要為了讓孩子參加比賽,而強迫孩子去學習。
要適度,預防上癮
有些孩子在下棋過程中會比較癡迷,甚至廢寢忘食,從而影響正常生活習慣。因此,在學習下棋時,爸爸媽媽要限制時間,防止孩子上癮,特別是年紀越小的孩子,時間應該越少。
多進行戶外運動
下棋需要長時間的靜坐,而久坐會影響孩子的腸胃消化,吸收不良,造成食欲不振,影響肌肉的發育。所以,每次下棋之后,爸爸媽媽要督促孩子多做運動,例如跑步、打球、跳繩,讓孩子做到“身心俱動”。
性格決定興趣
如果孩子比較安靜,喜歡將兩件事情拿來對比,比較耐心,有細致的觀察力,或者孩子比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爸爸媽媽可以選擇讓孩子學下棋,發揮他的優點和改變他的缺點。
知識延伸:圍棋的歷史
圍棋,是中國的國粹。帽傳,上古日可期堯帝為了讓兒子丹朱修身養性,在山上用石子教他下棋。但丹朱心性不定,受奸人誘惑,不僅放棄字習下棋,而且還設詭計想奪帝王位置,最后堯帝把丹未遣送南方,永不相見。于是,史書上便有“堯造圍棋,以教丹未”的記載。
Handwriting——一書一江山,一寫一天下
書法之毅力
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門高級藝術。學習書法能夠有效地開發孩子的大腦,在書寫的過程中對大腦的各個系統進行不斷地刺激,讓孩子的感知能力、協調能力、運動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培養孩子藝術的欣賞能力。在訓練書法時,要求孩子做到身正、心正、注意力集中,能夠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同時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例如對眼睛的保護。
性格決定興趣
如果孩子比較喜歡動手,有耐心,能夠完成較高難度的活動,例如拼裝汽車、小房子等,爸爸媽媽可以考慮讓孩子參加手工興趣班,例如學習書法。但由于書法是需要力度、循規蹈矩的藝術活動,因此建議家長等孩子年齡大點再學。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毛筆毛筆是中國獨有的筆具,傳統的毛筆不但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達中華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于毛筆易損,不好保存,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
黑墨墨給人的印象雖然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正因為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于今者,當十分珍貴。
宣紙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不僅在是學習書法不可或少的文具,更是記錄人類文明的重要承載者。宣紙是古代文人最常用的紙,它可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熟宣三種。
硯也稱“硯臺”,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首”。因為墨須加水研磨方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
勵志故事:一筆字
近年來,年事已高的星云大師由于糖尿病的影響,眼底鈣化,視力退化,雙眼日漸模糊。但是,星云大師卻在書法上獨辟蹊徑,新創“一筆字”(不論多少個字,一筆寫好,中間不斷),自成一派。2009年底,星云大師的“一筆字”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覽。星云大師接受采訪時曾說,寫字給他帶來快樂。
Painfing——潑墨撒畫,畫出一方天地
繪畫之繽紛
繪畫與書法不同之處在于書法色彩、筆畫比較單調,而繪畫的色彩豐富多彩,方式多樣,更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孩子用鮮艷的畫筆畫出他心中的故事時,他會感到特別愉快、輕松,進一步刺激他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在想象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性格決定興趣
如果孩子比較愛美,喜歡自己挑選自己的服飾,喜歡色彩繽紛的顏色或圖片,喜歡到處涂涂畫畫,那么爸爸媽媽可以選擇讓孩子去學畫畫。
寶貝畫畫,爸媽四不要
不要強求孩子畫得像
畫畫本身就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孩子所畫的畫體現了他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有些爸爸媽媽會覺得,孩子所畫的什么都不像,于是就會生氣,責怪孩子,然后要求孩子重畫之類的,這樣就會打擊孩子的信心。
不要讓孩子照著畫
我們不難發現的是,很多幼兒園上繪畫課時,老師都會要求孩子按照“范文”去畫,于是孩子們的畫都是統一的。而實際上,這會束縛孩子的創造力,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不要拿孩子的畫去比較
可能孩子上繪畫班時,爸爸媽媽會發現別人家孩子畫的畫特別好,而自己寶貝畫的畫很糟糕,于是不由自主就會跟孩子嘮叨幾句,這樣無形中會給孩子增添壓力,孩子就會覺得畫畫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不要讓孩子跟著你的觀點去畫畫
相信很多父母看到自己寶寶畫畫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去指導孩子怎么畫,或者告訴哪里畫錯了。其實,孩子畫畫有他自己的思路,當爸爸媽媽在孩子畫畫時指手畫腳,不僅打斷孩子的思考,還會讓孩子覺得不被尊重。
Dancing——舞動吧,舞出你的世界!
舞蹈之靈動
學習舞蹈能夠鍛煉孩子的肌肉發展,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通過舞蹈基本的訓練,使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平衡力、柔軟性更好。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老師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可以培養孩子嚴謹的態度,同時能夠不斷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舞蹈的表現力,對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
性格決定興趣
如果孩子性格外向,比較好動,表情豐富,表現力強,喜歡引起別人的關注,爸爸媽媽可以選擇讓孩子學習舞蹈或者表演。
學舞蹈,爸媽有準備
一切以孩子興趣為主
其實,不論選擇學習任何技藝,都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要考慮因素,如果孩子不喜歡,甚至是特別反感去學習,家長切忌強迫孩子,這會讓孩子產生叛逆之心。
以孩子身體為基礎
學習舞蹈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特別是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是很痛苦的,不僅要求孩子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更需要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如果孩子身體確實不大適合學習舞蹈,則可以考慮一些形體舞蹈,既可以鍛煉孩子的體魄,又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氣質。
選擇專業的舞蹈老師學習
學習舞蹈必須要有專業的舞蹈老師進行指導,因為舞蹈的訓練都是比較高難度的、專業的動作,只有專業老師才能把握動作的度,正確訓練孩子,避免孩子在訓練時受傷。因此,家長在家千萬不要隨便幫孩子訓練。
傳奇人物:林懷民
林懷民,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曾是六七十年代臺北文壇矚目的作家。留美期間,他一面取讀字位,一面研習現代舞。1973年,林懷民創辦“云門舞集”,帶動了臺灣現代表演藝術的發展。《云門》在臺灣演遍城鄉,屢屢造成轟動,并經常出國作職業性演出,獲得佳評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