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回放
某天去幼兒園接豆豆,豆豆奔到我身邊,伸出手委屈地對我說:“媽媽,亮亮打我。”我一看,豆豆的小手多了幾條傷痕,我心里又是憤怒又是心疼。這時,幼兒園老師也走過來跟我解釋,原來,豆豆和亮亮玩耍時發生了沖突,然后兩個小家伙打了起來。雖然豆豆的手被抓傷了,但亮亮的臉也被豆豆抓傷了。聽到老師這么一說,想批評豆豆吧,但他也確實受了委屈。不批評吧,又擔心他不知道錯在哪里。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這時與小朋友發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孩子之間鬧矛盾,作為媽媽,你會怎么處理呢?
七嘴八舌
樂樂媽:了解原因再處理
第一,我會把樂樂帶到一邊,問問他原因。如果是他不對,我會讓他道歉。第二,要是看他動手,我會直接把他抱走,讓他冷靜。如果是小朋友不對,我也會告訴樂樂,不能動手打人,我會選擇和小朋友的家長說清楚,讓他們處理。
思妤媽:處理要有度
首先問清楚原因,稍作調解,不能過度地批評與贊揚。如果她真錯了,告訴她如果不這樣做會更好。小孩子有矛盾是正常,因為這是孩子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我想,只有經歷更多的矛盾與糾紛,孩子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贊贊媽:給孩子處理的空間
其實,現在的孩子個性都比較鮮明,發生分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況下,我都是讓贊贊自己處理。我記得有一次,贊贊和小朋友玩沙子,小朋友以為贊贊要破壞她的成果,就打了贊贊一下。但贊贊沒生氣,她對小朋友說:我跟你一起玩,你怎么還生氣啊!后來小朋友的媽媽在旁邊又開導了她一下,她倆就又一起玩了。
小編發言
其實,很多家長在處理孩子的矛盾時都是理智型的,就像我們的三位媽媽一樣,先了解情況之后再處理,或是讓放手讓孩子處理。事實上,除了三位媽媽的做法之外,在處理孩子的矛盾時,還是有很多細節應該注意的。讓我們來聽聽幼兒園老師的建議吧。處理矛盾,老師支招
不要將孩子的矛盾成人化很多時候,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心里就會生氣。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家長可能按耐不住,就會去找另一方的家長理論,在理論的過程中發生沖突,將孩子之間的矛盾上升為大人之間的矛盾。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理智的,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和影響。
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那么小,怎么會處理這些矛盾或沖突呢?其實,孩子們之間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得到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好。而孩子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更是加強了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提升了交際能力。
不要當眾責怪或懲罰孩子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如果當眾責怪孩子,不僅不能處理好孩子的矛盾,還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讓孩子心里充滿怨恨。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不對,媽媽可以將孩子帶回家,耐心地去跟他聊天,幫他分析,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不要強迫孩子去道歉有些媽媽會覺得,做錯事情就應該道歉。但事實上,道歉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孩子鬧矛盾的過程中,并沒有誰是絕對的錯或對。因此,媽媽應該一步步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分辨對錯,讓他決定自己是否道歉。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當孩子之間的矛盾加深,以至于打架時,孩子不可避免會受到傷害,而這時,孩子就要學會去保護自己,最有效的辦法是大聲尖叫或者哭鬧。在沒有家長或者老師的情況下,當有小朋友動手打人時,尖叫會引起大人的注意,避免自己受傷。
勤于跟老師聯系 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是最了解的,常與老師聯系,不僅能夠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如果遇到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反映,和老師溝通,及時尋找解決的方案。
小編有話說:我相信,當孩子們經歷過這些矛盾和糾紛之后,他們一定會更懂得去處理未來的人際關系。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要擔心孩子之間的打鬧,誰在小時候沒和小伙伴鬧過矛盾呢?這些矛盾,也許會讓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更加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