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愛多還是害多?如何對持利弊?年輕爸媽與老一輩的觀念沖突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調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隔代教育的孩子嬌縱、任性,認為隔代教育的效果弊大于利,更有人全盤否定隔代教育。但心理專家認為,隔代教育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究竟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論。只要注意方式方法。隔代教育也可以一舉三得。讓父母輕松,孩子有長進。老人有所寄托,成為特色教育。
隔代教育:類型及利弊
隔代教育的類型
★過分關注型
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祖輩家長呵護備至,代為其勞。孩子本來能鍛煉自己的能力,結果讓祖輩家長們取消了。
★過分監督型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人的不信任感。
★嚴厲懲罰型
因循了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批評多于鼓勵,責罰多于獎勵,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
★民主、溫暖和理解型
在祖輩家長中也有的采用這種方法,只是數量很少。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利:照顧小孩經驗豐富
生活上,祖輩有著豐富的養育經驗,可以說是過來人,知道小孩在各個年齡段會出現怎樣的狀況,社會經驗比較豐富,人生感悟也很多,照顧小孩會更加得心應手。
弊:易嬌寵孩子
有一些老人過分關注孩子,事事以孫子孫女為中心,比較嬌慣和溺愛,這使得孩子容易養成自私、任性的毛病。而且一般年齡越大的老人帶小孩出去的機會就越少,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會稍顯薄弱,身體肢體發展也會受限,社交能力難以得到發展。
隔代教育:四大矛盾及如何完善隔代教育潛藏四大主要矛盾
1.喂養方式
長期嬌慣在一定程度上易導致孩子偏食,而孩子偏食是一種極為不良的飲食習慣,長久偏食會給孩子的健康發育帶來危害。
2.管教方式
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傾向于兩種極端,過嚴或者過松。一種喜歡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依據傳統的管教方式,希望孩子按照大人所計劃好的線路去成長,一切行動聽指揮,從娃娃抓起。另一種極端是溺愛孩子,放任孩子的行為。
3.早期智力開發
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為愛孫心切,而會幫寶寶做太多事情,間接地讓寶寶失去學習的機會。因此,如何讓祖輩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請他們一起配合爸媽,是教育寶寶的關鍵。
4.安全隱患
老人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如小孩,腦力跟不上,反應遲緩,常常連自己都需要照顧,更不說能照顧好孩子,在監護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的同時,孩子的家長也應該多費些心,或者請個保姆,讓老人從旁指揮和監督就比較妥當。
如何完善隔代教育
統一思想認識
隔代教育與父母的親職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盡可能地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學習新的知識
祖輩家長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盡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無論有無機會專門學習,確實更應該自覺學習新的知識。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比如,如何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和督促學習文化課。
不能給予溺愛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感情,兩代人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注重親子溝通
年輕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態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
好辦法有助于隔代教育
情景一: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孩子睡前鬧,給他顆糖就好了。
導致結果:孩子只有在抱著時才容易睡著;孩子總要含著糖才能睡著,容易患齲齒。
解決方案:父母盡可能參與育兒,以科學的育兒觀念來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大人可在身邊陪伴,注意睡眠環境的安靜、舒適,讓孩子自然入睡。父母工作實在很忙,可以讓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或參加育兒培訓。
情景二:孩子:外婆,電視上的小孩都在玩小汽車,你陪我到公園里去玩小汽車好不好。外婆:別吵,外婆要睡覺,你自己在屋里玩吧。
導致結果:孩子社交生活受限制,不太容易交到新朋友。解決方案:父母下班后盡量帶孩子到室外玩,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激發孩子的活力,不斷給予孩子語言和智力上的良性刺激,引導孩子去探索外部世界,培養他們廣闊的視野和良好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