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種決定把家安在老遠老遠地方的人,當年情到濃時,誰也沒想過將來有一天會特別地痛恨離別,這個離別的A、B方不是我們自己和家人,而是自己的下一代和自己的上一代,旁觀他們分別時,讓老人傷感、讓孩子流淚的感覺會讓我覺得自己特別不是個東西,心里會狠狠地罵自己:我在干什么呢?是在作孽呀!
但這都是沒辦法的事,跨國家庭已經組織了,特殊背景兒童已經出生了,老人家牽掛的心已然被傷了,二一添作五,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將各方的傷感之情降到最低。
這時,遠距離維系祖孫情的必要性就彰顯出來,但話又說回來,遠距離維系祖孫情比遠距離維系愛情有時更讓人傷腦筋,因為距離的一方是兩個不大不小的“熊孩紙”,聽你話的時候乖巧、懂事,不聽你話的時候固執難馴,讓我們這些當爹媽的著實累。
網絡聯系
視頻是一個多么便利的工具,這里我就不再多說了,每周找出固定的時間視頻,是維系感情比較簡單直接的方法。只是孩子們對于視頻的熱情始終比較有限,所以即便視頻是貌似挺方便的工具,個人覺得對于兒童效果一般。但是看見就比沒有看見強,經常“見面”,孩子們就能牢牢地記住國內姥爺姥姥、家人的模樣,少了很多的生疏感。
電話溝通
我是個“煲電話粥”的高手,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傾向于電話,即使視頻方便時,我也喜歡耳朵貼近聲音的感覺。所以經常聊電話的時候,我會明確地告訴順六,這是給姥姥打電話。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知道媽媽經常會和姥姥交流,這個交流的行動是頻繁而自然的。
有一個階段,只要我一拿起電話,順弟就會自然而然地說:姥姥,姥姥……這就足以說明我的“電話教育”沒有白費功夫。當然了,“煲電話粥”的時候我會挑揀孩子們情緒高漲的狀態跟國內的家人嘮嘮。由于他們對于聊電話也不是特別喜歡,所以挑對時間段是尤其重要的。
日常話題
我和國內的家人非常的親近,即使我們的地理位置距離非常遠,但他們在我的生活里也會經常出現。我會在和連爸聊天的過程中經常提到我的父母,也會在平日的衣食住行中提醒孩子們好多東西都是姥姥、姥爺、大姨、姨夫給買的,他們為什么買,什么時候給買的,我不會總說“愛”什么的,因為這確實不是中國人的表達習慣,不過我會告訴他們國內家人非常想他們,想念一個人的方式就是給他買東西。
我的父母總會在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買衣服和食品,然后郵寄過來。當然了,在大多數時候我不會一次性把全部的禮物都給出去,一個是因為他們總給買那么多,另一個也是因為每次給一點孩子,那么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每一次穿著寄過來的新衣服和吃著寄過來的特產的時候,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聊聊,說說在國內生活的時候的一些小片段,說說國內家人和我們相處的一些小點滴。孩子們的記憶力都非常棒,只要我提醒過的以及花時間和他們聊的,他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講。
某天做飯的時候開著電視劇邊聽邊忙乎,順弟里出外進地看了眼屏幕,說:“姥爺!”我一看,電視里有個老先生和爸爸還真是有點兒像,于是我接過話頭問順順:“你覺得他像姥爺嗎?”順弟說:“嗯,姥爺。”我說:“你想姥爺了吧?姥爺平時帶你做什么呢?”順弟說:“帶我喂兔子,帶我坐車……”說完跑了。
我其實話沒說完,但是順弟給的時間就是這么短。不過是他主動提的,我覺得孩子雖然年齡小,但確實挺有心的。
家中布置
家里的客廳里有好多的相框,里面照片的選取都是我花了心思的,其中最新的那組相框里面有:老奶奶和所有重孫子孫女的合影,中國的爺爺奶奶一家子的全家福,中國的姥姥姥爺一家子的全家福,法國的叔叔嬸嬸全家人,我們全家,中國的大姨全家,再有就是單人和雙人的……我始終把全家福放到醒目的位置,雖然孩子不是天天看,但是只要是停下來看就會看好久,然后就會或是黯然或是興奮地跑到我面前跟我分享他們的感覺,六六姐時不時地會想起大姨家的萱萱姐姐,每每看到和她的照片就會跟我說:“媽媽,我怎么覺得想哭。我真想萱萱姐姐。”這時我通常會提醒自己共情(有些古板的用詞),把六六抱到腿上,然后和她聊聊怎么想,還有我也想之類的。通常六六過一會兒就不那么傷感了。
但凡是國內家人給買的玩具或是書籍,我都放到觸手可及的地方,去年順順生日的時候媽媽給他買了一整套“巴布工程師”的故事書,每次我和順弟一起讀故事時都會問順弟:“這是誰給買的呀?”順弟會回答:“姥姥!”然后我再接著講故事。
六六的抽屜里有滿滿一抽屜媽媽寄過來的各種頭發飾品,她時不時的就愛拿著這些東西到學校里顯擺,告訴同學們:這是我姥姥從中國給我寄過來的。回頭六六姐告訴我,同學們都說我“太幸運了”。當然了,我會提醒她不許在上課的時候拿出來,但看她在外面顯擺中國家人買的東西,自我感覺還是挺不錯的。(呵呵,私心有些膨脹呀!)
禮尚往來
這一點上我做得可能要差一些。每次孩子們給國內姥姥姥爺精心畫的畫我考慮到沒有必要因為一張紙就郵一封信,想著攢到一定程度再一起郵什么的,一拖再拖就拖了很久,再加上截止到目前為止我都沒顧得上給國內家人郵寄什么包裹。但是今年開始我的想法是讓孩子們參與到這個互動過程里,無論是我們接受國內的包裹,還是我們郵寄包裹,我們都將是一起行動。我希望讓孩子們感受到國內那頭姥姥姥爺濃濃的思念還有我們這頭深深的感激。
語言訓練
兩個小朋友的漢語水平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這完全取決于我盯得有多緊。我要求得高一些,六六的漢語說得就流暢而準確一些,我的要求低一些,公主就有可能信口開河、胡編亂造。而反觀順弟的漢語,在這次回國一個月之后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我和小二的漢語互動水漲船高,當小二有禮貌的用:“媽媽,我可不可以”開頭提要求的時候,我就把他摟在一邊親一邊說“可以可以,怎么會不可以呢”。
現在我的任務就是把兩個寶貝的漢語教學提高到戰略高度,當成一個跨國的政治任務來完成,畢竟再深厚的情誼隔著萬里、再加上沒有語言去溝通那就虛得不能再虛無了。我每次和孩子們說起姥姥姥爺國內的家人都是用漢語,有些詞說快了他們會聽不懂,我會給他們講,然后睡前故事一定是漢語的,再加上和順六平日里的漢語對話,還有和六六每周一次的漢語課,我相信假以時日,姐弟倆的漢語一定會足夠表達自己與姥姥姥爺之間的情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