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也叫肩關節周圍炎,是指因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受損而引起的肩周廣泛性無菌性炎癥。此病患者可出現肩部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甚至肌肉萎縮和痙攣等癥狀,其肩周疼痛的癥狀呈持續性(可持續半年以上),在夜間可明顯加重。由于肩關節活動受限,該病患者往往不能上舉和后伸上肢,甚至連端碗拿筷子、梳頭穿衣都十分困難。中醫認為,肩周炎屬于“漏肩風”、“寒凝肩”、“凍結肩”等范疇,是因肩關節受到風寒侵襲而導致風、寒、濕三邪瘀阻經絡所致。此病患者若使用中藥外治法進行治療,可顯著減輕或消除疼痛癥狀,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下面就介紹5則對該病確有良效的中藥外治方:
1.南星散
取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白芷、生草烏、細辛、紅花、沒藥、乳香各等份,生蔥、生姜、白酒各適量。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細末,加入生姜、生蔥搗爛,再調入少許的白酒,倒入鍋內炒熱,敷于患處,用紗布固定,隔日換藥1次。患者若屬于過敏性體質,可先將蘸有清油的紗布貼在皮膚上,再敷此藥。南星散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散風膏
取雄黃、樟腦、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烏蛇、蜈蚣各等份,凡士林適量。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用凡士林調成膏狀。將適量的此藥膏攤于厚棉布上,貼于患處。此方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
3.五枝膏
取桑樹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各36厘米(直徑約12毫米,在秋末冬初采集的最佳),乳香、沒藥各15克,漳丹250克,香油500克。將乳香、沒藥研成細末。將桑樹枝、槐樹枝、榆樹枝、桃樹枝、柳樹枝一起切成小段(每段3厘米長),放入香油中炸焦(呈黃色),濾出藥渣。將乳香末、沒藥末放入鍋中一邊加熱,一邊朝一個方向攪拌,待藥末呈黃色后加入漳丹繼續攪拌,待藥物呈糊狀時撈出。取適量的此藥,攤在牛皮紙上,貼于患處,每隔5天換藥一次。此方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功效。
4.川烏散
取川烏、草烏、樟腦各90克,一起研成細末。取適量的此藥末,用食醋調成糊狀,敷于患處(厚約0.5厘米),用紗布覆蓋,并將熱水袋放在紗布上進行熱敷,每次熱敷約30分鐘,每日用藥1次。此方具有溫經散寒、通陽除痹的功效。
5.吳薏鹽散
取吳茱萸、薏苡仁、萊菔子、菟絲子、紫蘇子、生食鹽各30克。將上述藥物一起研成粗末。將生食鹽放入鍋中炒成黃色,加入上述藥末炒至微微變色,倒入布袋內,扎緊袋口,待此藥袋的溫度降至能夠耐受時將其敷于患處,一邊敷藥一邊活動肩關節,直至藥袋變涼為止,每日用藥3次。此方具有祛風散寒、溫經通絡、祛濕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