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漏洞報告平臺烏云網在其官網上公布一條網絡安全漏洞信息,指出攜程安全支付日志存在漏洞,可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攜程次日回應稱這是在技術調試過程中出現的短時漏洞,已經在消息發布后兩個小時之內修復,用戶信息安全未受影響。
CNNIC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因網上支付發生安全問題的網民數占整體上網人數的4.0%,影響人數達2010.6萬人。其中,個人信息泄露比例達42.9%,賬號密碼被盜比例達23.8%。在享受互聯網與手機帶來的便捷之時,人已經“透明”了。層出不窮的新型騙術、花樣翻新的黑客木馬,無一不在拷問著網絡支付安全,警醒我們在物聯網時代,注意安全隱患。
騙招防不勝防
信用卡篇——
劉曉潔,女,22歲,廈門
支付快捷,受騙也容易
網購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購物方式之一,網絡商家們隔三差五地舉辦團購優惠、滿額就送活動,更是吸引很多網購達人。劉曉潔每天除了工作時間,基本上都在購物網站上泡著。為支付方便,她開通了信用卡快捷支付。
網購達人劉曉潔,沒有想到有一天信用卡竟然被人盜刷。
一天上午,她在網上看中一個價值八十元的手提包,團購時段還可再便宜近二十元。為此,劉曉潔立刻下單付款,可付款后沒多久,她接到一個王姓男子的電話,自稱是網店店主。王姓男子告訴劉曉潔,剛才購買物品所支付的貨款被凍結了,交易沒有成功,要將貨款通過銀行卡退還給她,但必須知道支付時所需銀行卡卡號。
聽完王姓男子的話,劉曉潔沒有任何懷疑,心里還想店主真負責,于是,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信用卡卡號、有效期及卡背面條形碼上的后三位數字報給了對方。幾分鐘后,她的手機里便收到一條銀聯短信,告知她已經開通賬號支付功能,并附有一串驗證碼。就在她看短信時,王姓男子又打電話來要求她將驗證碼告訴他,以便成功退款。為退回購物款,劉曉潔又毫不猶豫地將驗證碼告訴了對方。緊接著,她又收到一條短信,內容是一筆金額800元的交易及支付驗證碼,緊接著“店主”王某再打電話詢問驗證碼。
這時候,劉曉潔覺得有些不妥,猶豫一會,但又想對方沒有自己銀行卡的密碼,取不走錢。于是,她又將短信內的驗證碼告訴了“店主”。隨后,劉曉潔連續收到四條驗證碼短信,每收到一條短信,王某都會打電話來詢問,并解釋說因為系統錯誤總是不能退款成功,需要劉曉潔配合。到她收到第六條短信的時候,劉曉潔心里開始慌張起來,她立刻登錄信用卡網上查詢網頁,發現信用卡剛剛消費掉近萬元。于是,她立刻撥打“店主”的電話,質問他剛剛是不是騙她,刷了她的信用卡。讓她沒想到的是,她剛說完話,“店主”便掛斷電話,再打便關機。正當劉曉潔懊惱不已時,她收到網店的發貨信息通知。
事后,劉曉潔雖然及時報警,可被盜刷的金額依然沒有追回來。而讓她郁悶不已的是,對方沒有密碼竟然也能刷卡。后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她,銀聯在線支付可以以銀行卡信息的方式申請、支付(即賬號支付功能),該功能只要提供驗證碼,就可進行在線支付。她的個人交易信息可能是在網站交易時被泄露。
王玫,女,24歲,廣州
代支付,“第二密碼”有風險
王玫是一個非常強調個人奮斗的姑娘,畢業后,應聘到美容行業。先做柜臺導購,然后升為美容培訓師,第二年,又升為培訓講師。工作也變得忙碌起來,經常全國各地飛。
有一次,公司緊急安排她去哈爾濱出差,因為一家美容院的產品出現狀況,需要她過去處理。可是,去票務中心訂票已經來不及,她邊收拾行李邊給朋友推薦的某訂票網站打電話,讓客服人員幫忙預訂當天晚上的機票。客服人員告訴她,只有最后一個航班有票,但必須即刻支付才行,因為可能會因為支付不成功,被升艙或是被其他乘客搶走。但是,電話里怎么支付?王玫很著急。
見王玫時間緊迫,票務客服告訴王玫,如果她有信用卡,他們可以通過電話協助她支付訂單。聽到這個消息,王玫立刻說有信用卡。隨后,她從錢包里拿出卡片,按照客服人員的提示輸入卡號和卡背面的后三位數。沒多久,她手機里收到信用卡中心發來的消費通知和航班信息。
這次得以準時乘機,讓王玫感慨萬千,對該網站的信用卡協助支付服務非常滿意。此后,王玫每每外出,都通過該網站進行訂票,為了免去到機場柜臺領票的繁瑣,都直接通過客服協助,使用信用卡支付。還以方便快捷為由,經常向朋友和同事推薦此方法。
正當王玫安享信用卡協助支付的方便快捷時,上個月末的一天,同事給她發來的一條短信,讓她頓時慌亂起來。她經常訂票的網站,使用信用卡支付的客戶信息被泄露,讓她趕緊查詢信用卡消費狀況。她立刻致電信用卡服務中心,客服告知她,沒有產生新賬單和不正常的交易款項。不過,如果她想換卡號,該行會為她及時辦理。
后來,她通過了解得知,被泄露信息的客戶,多是通過客服輔助支付者,雖然對方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卡密碼,但知道了信用卡CVV碼,便可以直接消費。盡管沒有損失,但王玫顯然受到了驚嚇,她當晚便申請注銷掉該信用卡。
鏈接1:什么是CVV碼
信用卡信息主要包含卡號、有效期、CVV碼等,CVV碼是由卡號、有效期和服務約束代碼生成的3位或4位數字,一般印在卡片背面簽名欄處,用來在交易時進行核對。簡而言之,CVV安全碼等同于密碼,又被稱作“第二密碼”,它掌握著該卡的交易授權,即只要提供正確的CVV碼,就能完成支付環節。
鏈接2:常見的信用卡使用陋習
陋習一:卡片太多。幫朋友完成任務、辦卡拿好禮、刷卡有獎勵…一無論你是哪一種意愿辦卡,信用卡超過3張,您就該考慮“瘦身”了。卡太多,會混淆還款日、還款金額氰
陋習二:不記賬單日。很多持卡人都記不清自己的賬單日,所以,當賬單寄送環節出現問題時,很可能導致錯過到期還款時間。要知道無論是發送電子版賬單,還是紙質賬單,都有漏發錯發的可能。
陋習三:閑置卡不及時注銷。不少小伙伴習慣將已經不再使用的信用卡,閑置在某個角落。殊不知,免年費政策通常需要持卡人在一年內刷滿一定金額或筆數,若不銷卡就停用卡片,很可能因為達不到這些要求而被扣收年費,若未及時支付年費,還可能產生罰息,隱患頗多!不用的卡,請記得及時銷卡,確認銷卡之后,剪卡銷毀。
陋習四:不注意保護個人信用卡信息。很多人都以為交易密碼不泄露,就能保證卡片不被盜刷,事實上,信用卡查詢密碼、卡號、卡片有效期以及卡片背面的CVV代碼,若被不法分子知曉同樣可以盜刷卡片。
陋習五:向信用卡中存錢。您是否也把信用卡當借記卡了?如果過去你這樣過,那么,以后千萬別如此了。因為,向信用卡中存錢,這部分錢叫做溢繳款,是沒有利息的;而且,絕大多數銀行的信用卡,要想取出溢繳款,還要支付一定手續費,實在冤枉。
手機支付篇——
陳成,男,23歲,南昌綁定“被消費”
每到周末,陳成便晚上瘋玩,白天在睡覺。
上個周末,他和一幫朋友在KTV玩到凌晨兩點多,出來后又一起去消夜,消夜時喝了點酒,整個人都是迷糊的,他自己都不記得是怎么回家的,醒來已是第二天中午。醒來后,他優哉游哉地給自己弄了點吃的,開電視看會足球,然后想到給昨晚那幫“損友”打電話看看“傷亡”情況,突然驚覺自己手機不見了!
他把昨晚的朋友問個遍,都說沒見。陳成使勁回憶—下:是掉在KTV、落在吃夜宵的地方,還是落在“的士”上了?可想了半天都沒想起來。
試探著給自己的手機打電話,對方或者不接、或者直接掛斷;陳成又心存僥幸地借鄰居的手機,給自己的號發短信,希望撿到(或者是偷到?)手機的人能將電話卡還給自己,但同樣石沉大海。鄰居在這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對方拿了手機為什么不關機啊?如果不打算歸還,直接關機然后將手機卡扔了不就得了,還開機干嗎?是不是拿著你手機打電話啊?”
陳成被鄰居一提醒,趕緊打電話將號碼報停,報停的時候他順帶查詢了一下手機余額,本以為話費肯定被耗光了,可是,查詢的結果讓他意外:手機費沒少,沒有被撥打電話。停頓了一會,他往細里一想,冷汗就下來了:“完了完了!我手機號碼綁定了銀行卡和支付寶!”
因為他平時嫌麻煩,就用手機綁定了支付寶,并且是記住密碼狀態。用他的手機買東西支付,非常方便。想到此,他立刻打開電腦,登錄銀行卡和支付寶一看:果然!銀行卡里的錢被轉到了支付寶!而支付寶里的錢,大部分被轉走,剩下的被用來購物,賬戶上的錢基本被刷光了!
陳成馬上報了案,后來警察介入,終止了淘寶上的幾單交易,追回了一部分損失,可是,這一次手機丟失,還是讓陳成損失了四五千塊。
伊曼,女,26歲,武漢
二維碼陷阱:“優惠”有毒
嚴格來說,伊曼是比較謹慎的網購者,她用的電腦,防毒軟件、電腦管理之類的防火墻是少不了的,在網上買東西,也只認準大網站。
有一天,她和朋友在咖啡廳里耗時間,朋友還在那使勁刷手機挑衣服,伊曼笑她:“你就算現在下單也付不了款,回家再看不成么!”
這句話招來朋友的一頓恥笑:“都啥年代了啊!誰還背著電腦到處跑!你不知道現在已經是手機二維碼支付了么!你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加微信好友、訂購車票、下載商家的優惠券、安裝手機游戲……一鍵幫你全搞定。”
為了顯示“二維碼”的“高效”,朋友隨手拿了剛買的晚霜,掃了下“二維碼”,手機上馬上顯示出這款晚霜的價格、出廠地等信息,連打開“度娘”輸入名稱都不用,確實方便。朋友還順帶踩了伊曼一腳:“不用二維碼,說明你OUT了!”
于是,為了讓自己跟上“潮流”,伊曼也開始玩起“二維碼”,因為剛接觸,覺得新奇也好玩,所以,哪怕是逛超市,她都要將商品拿起來“掃一掃”。
有一天,她在網店上看中了一條民族風的亞麻連衣裙,要八百多塊,她下了單沒一會,賣家就主動在旺旺上呼她:“為了答謝新老用戶,我們店開展了購物過八百就送優惠紅包的活動,只要你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就能領取兩百塊錢的紅包。”
隨便一掃,就能省上兩百塊錢,伊曼聽了沒道理不心動,所以,她很配合地拿手機掃了賣家發過來的“二維碼”——等了三兩分鐘,沒有出現領取成功的提示。伊曼問了下,賣家說可能是網絡信息延后,讓她再等一會。如此這般等了二十多分鐘,再問,賣家卻再不理她了。
這時候伊曼并不知道自己被“黑”,只當賣家沒誠信,便登錄網店想取消訂單——可是怎么折騰都上不去。等她終于成功登錄上后,一看支付余額就傻眼了,余額里兩千多塊錢不見了!
她趕緊聯系電商客服,經過調查,初步斷定是她掃的那個“二維碼”里藏著木馬病毒,攔截了本應該發到她手機的所有驗證短信,盜取了她的支付密碼,然后轉走了帳戶上的所有余額。
這讓伊曼郁悶不已:自己網購已經夠小心了,沒想到還是在新生事物上栽了跟頭!
鏈接1:手機支付的三大隱患
隱患一:二維碼看準再掃。二維碼逐漸成為傳遞信息的便捷途徑,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更被廣泛用于手機支付中。手機支付用戶不要隨意掃描來源不明的二維碼,二維碼不是絕對安全的,其中也可能包含手機病毒信息。
隱患二:莫給他人驗證碼。一般情況下,當有人索取網購時平臺發送的手機驗證碼,應警惕。申請退款的步驟是與賣家溝通后,直接通過平臺提交申請,退款過程不涉及人工,切勿輕信不明身份的電話或其他信息。銀行及第三方支付的工作人員同樣不能向客戶索要交易密碼、手機動態驗證碼等信息。
隱患三:識別偽基站短信。近期,通過偽基站攔截真實號碼,并用被攔截號碼發送_信息的詐騙案例也頗多。這樣的案例大致分兩種,其一是攔截熟人號碼發送短信詐騙錢財;其二是攔截銀行官方號碼發送詐騙短信,誘使客戶通過手機登錄假冒網站,竊取登錄密碼、口令卡等信息,盜用賬戶資金。對此,用戶不要輕易登錄,在登錄前需與銀行官網或掌上銀行域名核對。
鏈接2:手機支付安全建議
建議一:凍結支付賬號,掛失SIM卡和銀行卡。如果手機丟失且手機號已經綁定了支付工具,建議用戶盡快向支付服務提供方掛失,聯系通信運營商掛失SIM卡,并向銀行掛失凍結支付工具已經綁定的銀行卡。如果身份證、銀行卡等財物也一并丟失,同樣需要盡快進行掛失處理。
建議二:關閉支付寶小額免密支付功能。為方便用戶進行小額支付,支付寶還提供小額免密支付功能。用戶可自行設置最高金額,例如500元,那么500元以下的支付不用輸入任何密碼。丟失手機的用戶可以在電腦上登錄支付寶賬號,關閉無線支付業務總開關,關閉之后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將無法進行支付。
互聯網理財篇——
林可可,女,26歲,杭州
“理財女王”,抵不過“釣魚”網
林可可在單位素有“林會計”稱號,她學的不是會計學,只不過比別人精于理財。這不,大家還在議論馬云推出的余額寶劃不劃算,甚至還搞不明白余額寶和支付寶是怎么回事的時候,林可可早已經果斷地把家里存折上的錢都聚攏后,劃進“余額寶”里。
接下來,林可可最開心的事便是點開余額寶,看她存進的錢為她生出的利息,就如同看自己養的一只老母雞每天下蛋一樣,不只看,還和同事說,許多同事在林可可的影響、教育下,也跟風把錢存進“余額寶”。
由于余額寶的推出帶火了互聯網理財,市場上同類產品不斷涌現,如現金寶、活期寶、活期通、蘇寧零錢寶、微信理財通……市面上各種“寶”蜂擁而出,加上各大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讓大家看得眼花繚亂,換了其他人,看著利息差不多也就懶得倒騰了。但林可可只要一有空,就“貨比三家”地關心哪一家的利息更高,然后把銀行卡里的錢在“各種寶”里搬來搬去。
同事問:“為多賺幾塊、幾十塊錢,把錢從一個銀行搬到另一個銀行,從一個‘寶’跳到另一個‘寶’,你不嫌麻煩嗎?”
林可可答:“只要能讓大錢多生點小錢出來,有啥煩的?再說現在都是網上交易、網上操作,鼠標多點幾下而已。”
問題就出在鼠標多點幾下。一天,林可可看微博上有人介紹理財產品的對比收益一文,說某國有銀行推出一款短期理財產品七日年化利率已經超過7%。林可可心動了,也不顧單位“上班時段不能登錄與工作無關的網頁”的規定,立馬點開某國有銀行的網頁,噼里啪啦輸入銀行賬號和密碼,把剛發的年終獎全買了那款理財產品。
第二天,當她在家登錄該銀行網絡頁面進去查看收益時,驚訝地發現,賬號里根本沒有購買理財產品的記錄,倒是有幾筆轉出資金記錄。于是,她趕緊聯系銀行,這才發現,昨天上班時慌里慌張進入的網頁,原來是一個釣魚網站,因為那個網址明顯多了一個后綴。
方小靈,女,25歲,蘇州
你懶,盜刷騙子不懶
方小靈開一家服裝店,生意挺好的,又要進貨,又要發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自己沒空,會讓店員去拿貨,由于生意上資金周轉往來需要,用的銀行卡多,為省卻簽名時間,也方便店員代辦收、付款事宜,她便沒有設定交易密碼。
有朋友提醒方小靈,不設定交易密碼不怕銀行卡被盜刷嗎?方小靈笑:“我一般不往這些卡里面存多少錢,需要付多少時從另一張銀行卡里劃進去,收到錢款后馬上轉出來,這些不設交易密碼的銀行卡就是臨時用。”
最近,同一街道上又新開好幾家服裝小店,方小靈的服裝店生意一下冷清許多。同學建議方小靈“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手上有余錢的話,要學會理財,因為“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方小靈開始向同學討教一些理財方法,對于像她這種需要經常守店的人來說,互聯網理財是最為便捷的方式。
隨后,方小靈開通網上銀行和理財產品,辦理這些業務時,銀行建議她同時開通U盾和支付密碼器之類的安全工具作為深度保障,以此確保單一賬戶密碼被竊取盜用后的財務轉移風險。可她覺得麻煩,加上擔心自己記不住太多密碼,她便把所有密碼設定成一樣的,她想,反正U盾在手,如同上了鎖,應該沒什么問題。
殊不知,今年三月份,方小靈到上海出差,明明銀行卡在手上,卻被人在江西盜刷兩筆錢款。
報案后才得知,盜刷者是鉆了她未設置交易密碼的空子。有了這次教訓后,方小靈趕緊把她的銀行卡都設定了交易密碼,再不敢偷半點懶。
鏈接1:犯罪分子作案手段
作案手段一:在網上發布虛假理財產品客服電話,誘騙網民撥打該客服電話,進而遙控指揮進行詐騙。
作案手段二:通過異地補辦手機卡獲取被害人與支付寶綁定手機的驗證碼短信,從而更改支付寶密碼進行盜竊。
作案手段三:通過將網銀木馬發送至被害人智能手機上的微信等聊天工具,或向被害人智能手機上發送植入木馬的文件,獲取手機短信、賬戶密碼等資料。
據某大型門戶網站移動安全實驗室發布的手機安全報告顯示,金融理財類騷擾、詐騙短信成為用戶舉報垃圾短信的焦點,類似“銀行悍匪”、“盜信僵尸”等支付類病毒對用戶支付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鏈接2:互聯網理財小竅門
小竅門一:周五申購、周四贖回不劃算。周五不宜中購,因為不僅不享受周五、六、日的收益,而且活期存款利息也沒有;周四最好不贖回,不然后三天均不享受收益和利息。
小竅門二:培養良好的賬戶使用習慣。網上操作時,要設密碼,不要保留登錄名或賬戶,妥善保管好網上銀行的登錄密碼。
小竅門三:收益預期別太高。去年下半年,互聯網理財產品一直能保持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然而,從近些年貨幣市場基金的表現看,每年收益率大多圍繞4%左右波動。因此,從較長趨勢看,互聯網理財收益率也有很大可能逐步回歸。目前,“寶寶”們的收益已經大幅下滑。
小竅門四:投資時應當理性選擇,多元配置,不可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收益,更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總結——養成保護私密信息的習慣
隨著新的消費方式出現,新的支付形式與手段也日新月異,第三方支付平臺、微支付、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潛在風險。即便各第三方支付公司構建自己的安全防控體系,加大安全投入,采購“安全控件”預防木馬和釣魚網站等網絡病毒,推出“防釣魚系統”進行有效風險規避;各家銀行也已經出臺各項手段防止木馬和釣魚網站。但,如果我們自己掉以輕心,沒有安全意識,對花樣翻新的新騙術仍然會防不勝防。所以,提高自身安全意識非常關鍵,尤其是在相應的維權法律和機制還沒有進一步完善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