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22歲的馮小姐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網頁設計,最近3個月她在沒有改變飲食數量和結構的情況下,體重減輕了近10公斤。她以為是瘦身成功,還暗自欣喜。可慢慢地她覺得自己很容易疲勞,時常頭暈、乏力、口干,皮膚瘙癢,四肢麻木,隨即前往醫院內分泌科就診。經血液化驗,血糖含量偏高,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
專家釋疑:2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多在35歲之后發病,該病起病隱匿,早期癥狀不明顯,僅有輕度乏力、口渴,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現象,還因人而易,較輕或不明顯。導致糖尿病的病因較多,主要有遺傳、環境、年齡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近年來糖尿病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這與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飲食結構不科學合理、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主要原因密切相關。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暴飲暴食、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會刺激機體升糖激素,如糖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它們有拮抗胰島素,使得胰島素分泌能力及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從而導致血糖升高,而罹患上糖尿病。
健康tip: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規律,是預防糖尿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措施。一是不要長期大量攝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二是堅持適度、有規律的體育鍛煉,每天進行適當運動,如快走、慢跑、散步、太極拳、游泳等,以防止體內脂肪的堆積,既能保持健美的體形,又避免了因追求形體美而過度控制飲食,或胖了又減肥,使體重上下大幅波動;三是每年檢查一次空腹和飯后2小時血糖,年齡超過四十歲以后,還應在一年內檢查兩到三次,以利于及早發現血糖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