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上來講,護膚是數個步驟的集合。卸妝品、潔面品、化妝水、精華液、乳液、乳霜、護膚油以及去角質等周期護理品需輪番進行;從空間上來說,各種形態的化妝品的所有成分最終都是集中在巴掌大的臉上;從目的來說,我們保養是為了得到健康的肌膚,并美白、抗老、控油等。
理清了這些關系,我們再從實現肌膚健康的四大目標上來鑒別混搭與使用系列保養品的利弊。
美容目標1:護膚步驟不漏不重
用混搭產品:容易遺漏或者重復步驟
用系列產品:按部就班,恰到好處
市面上的日系與歐美系保養品理念大不同。區別在于,無論是否化妝,日系保養品都以卸妝為肌膚護理的第一步驟,以清除肌膚的油性污垢,之后再以潔面品清除肌膚的水性污垢。等到化妝水這個步驟時,已經開始為肌膚補水保濕了。
而歐美系保養品不強調不化妝的時候也必須以卸妝作為保養開端,而是將化妝水作為二次清潔必備。所以,如果你在日系的卸妝油、潔面品之后再使用歐美系具有二次清潔功能的化妝水,你已經在對你的臉進行“三次清潔”了!
換言之,你在僅僅使用歐美系潔顏品以后,便換上了日系化妝水,你的臉還遠遠沒有干凈。然而,使用同一個系列的保養品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步驟遺漏或者重復的問題,只要按部就班,便能每個步驟完美銜接。
美容目標2:同類功效的成分不多不少
用混搭產品:成分重復造成浪費,增大肌膚壓力
用系列產品:每個步驟的成分按比例調配,絲絲入扣
滋潤加滋潤,等于更滋潤?其實未必,結果也許是金錢的浪費以及滿臉的脂肪粒。習慣性地認為功效相近的產品可以放到一起使用,并且會有加倍效果,只是想當然而已。
原因其實很簡單,無論各品牌從多么迥然不同的角度推薦其產品,具有相近功效的產品其所含成分或原理都非常類似,再加上肌膚本身的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營養過多肌膚也吸收不了,甚至可能出現排斥反應。
所以在選擇混搭產品時,一定要注意看成分說明書,留意你打算購買的產品的活性成分是否有交叉。特別是精華、面膜、面霜類明星產品,活性成分濃度都很高,這些效果突出的成分一旦重復,就有可能給肌膚以壓力,讓肌膚變得脆弱敏感。
美容目標3:不同成分相安無事
用混搭產品:不適合同時使用的成分被混在一起
用系列產品:使用相同的基礎成分和有效活性成分
雖然每種正規化妝品在面市之前,都經過嚴格測試,但化妝品種類繁多,各樣單品亦是成分復雜,難免就有某兩個成分混在一起,產生令朋膚難以承受的化學反應。
比如我們常見的兩個護膚成分維生素A醇(醛)和水楊酸——通常不建議含有這兩類成分的化妝品混搭,因為這兩種成分并用可能增加潛在光敏性,對肌膚是潛在的危險。
美容目標4:成分易被吸收
用混搭產品:新的成分不斷被抵抗、排斥
用系列產品:源源不斷補充肌膚熟悉的營養品
這樣的說法廣為人知:同一種產品用久了,皮膚就“疲沓”了,滋養效果就不如當初明顯。結論是要換一種產品用才會有效。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專家指出,保養品里的成分就是皮膚細胞的養料,就像我們平時吃飯喝水一樣,需要源源不斷地補充。皮膚最基礎的功能就是防御和保護,它的本性會抗拒外來的刺激,也包括護膚品中的活性成分。對于新接觸的成分,皮膚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并逐漸“記住”它。如果適應了某種護膚品馬上又換另一種,皮膚又要開始新的適應階段,保養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之所以每種新產品一開始會讓你覺得皮膚改善了,是因為活性成分將皮膚激發到了好的狀態,接下來就要維持這種平衡和諧的狀態,讓皮膚有規律地“吃飯喝水”。所以,專一地使用同系列產品能讓活性成分有規律地被吸收,而頻繁混搭新產品有時會被肌膚所抵抗排斥。(摘自《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