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初,廣州一間幼兒園組織了一年一度的廟會和拍賣活動,吸引了六十多個家庭來參與,現場熱鬧非常,大人和孩子做買賣、又吃又玩,不亦樂乎。
這次廟會的形式類似于國外的跳蚤市場,大家拿出手工做的食物或工藝品,或者閑置的東西出來擺賣,價格自定,收集的款項一部分會捐給基金會幫助貧困的家庭,一部分用于幼兒園的建設。
拼手工,拼人氣
一陣鑼鼓聲后,廟會正式開始。
大家統一在入口用現金買了代金劵,就一檔檔地逛過去,手工蛋糕、手工香皂、布貼畫、松露巧克力、各色的小點心……很難想象現場這些東西都是家長和孩子們自己做的。由于大多是手工作品,因此價格并不便宜,比如一副孩子的畫,充滿童趣,價格要150元;還有松露巧克力,據攤主說加了好幾種的香料,吃起來口感非常豐富細膩,價格跟市場上賣的貴價巧克力差不多,但品質也是旗鼓相當。
當天天氣挺熱的,人氣最旺的要數一個賣水果的攤子,這里的果汁和水果組合,要賣相有賣相,要口感有口感,價格還不貴,所以總是排著很長的人龍。這家攤主兩公婆本身就是開水果銷售公司的,一早就從公司調了人過來,切水果、削皮、包裝,現場榨果汁、賣果盤、收代金劵,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他們的兩個兒子雖小,也在一旁幫忙吆喝。最搞笑的是當他們空下來去逛別人的攤位時,才發現大家都不是以成本價出售,義賣其實也可以把價格調高一些的,結果“水果夫婦”又“坐地起價”,把果汁從10元漲到20元一杯……
寶貝們心理生理都很滿足
組織廟會的這家幼兒園一直引用華德福的理念,因此非常注重手工制作。他們希望孩子們玩的玩具不是直接購買已加工成型的,而是可以手工去制作的,布條、木頭、皮革、棉花等都可以是原料。通過DIY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探索和創造,同時充分開發大腦。而園里或社區里有一些特別手藝,或者某些具有特殊技能的人經常會被邀請到幼兒園展示和教學。
這次廟會上,也出售平時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一些東西,包括竹籃、布藝畫等,手工之精細讓人慨嘆。不過當天孩子們可沒什么心思去欣賞這些,他們就光顧著吃了——吃完蛋糕吃布丁,然后再來一份鮑汁鳳爪和西瓜汁,由于爸爸媽媽給了代金劵,寶貝們可以獨立掌握“財政大權”,想買什么想吃什么,一路買和吃,心理和生理都得到大大的滿足。
廟會從中午一直持續到下午,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賣完了,籌集到的款項有將近十萬元,遠超去年,相信以后的這個廟會仍會繼續,這份愛也仍然會繼續傳遞下去……
家長說:
義賣會增加了家人的互動
小熊爸爸,兒子五歲
我是第二次參加廟會了,這次比上次更大型,更熱鬧。大家也是十八班武藝樣樣俱全,什么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在這里都找得到,真是太厲害了。我們家今年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去準備,包括幾十份的牛奶布丁,幾十只鮑汁鳳爪和幾十個手工香皂。所有這些我和小熊媽媽,包括小熊都參與了制作,香皂是提前一周做的,其他食物都是提前一天準備的。在做的過程里,增加了家人的互動,還有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包括大人,平時其實也很少機會去這樣體驗從零開始,做出來一個美味或實用的東西,那種滿足感也是很強烈的。而孩子更是從做的時候就開始期待。我覺得這種親子活動的形式非常好,整個過程無論大人和小孩都玩得很開心,最后還可以利用籌得的款項來做善事,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