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起,饅頭、發(fā)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掛漿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明礬”。有了含鋁添加劑,食物的口感和賣相大大提升,可是吃多了對人體健康危害大。那么,哪些食物中會使用含鋁添加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避免鋁超標呢?
特邀專家 孫 濤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鋁超標是“智力殺手”
目前的研究表明,鋁不是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人體對它的吸收能力也不強,但是如果長期超量攝入,就會蓄積在體內,累積到一定數量后,就會產生慢性毒作用。
1. 導致人體出現(xiàn)某些功能障礙
過量鋁在體內會與多種蛋白質、酶等人體重要物質結合,影響體內的生化反應,擾亂細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謝,從而導致人體出現(xiàn)某些功能障礙。
2. 影響大腦“CPU”
過量的鋁會損害人體的腦細胞,會造成記憶力下降、思維緩慢、智力下降等問題,會導致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甚至可能增加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對于成長中的青少年會造成神經發(fā)育受損,導致智力發(fā)育遲緩,造成智力障礙。
3. 加速骨質疏松
過量的鋁沉淀于骨組織,容易導致沉積在骨質中的鈣的流失,而且同時抑制骨的生成,因此可能加速骨質疏松。
此外,鋁還會妨礙鎂、鋅、鐵、磷等礦物質的吸收,同時對于造血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蓬松勁道 鋁的作用大
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監(jiān)測,我國北方地區(qū),食物中鋁添加劑的量,油條為495.6毫克/千克,膨化食品為300毫克/千克,市售蒸制面食為149毫克/千克,烤制面食(面包)為126毫克/千克,另外像涼皮、拉皮、海蜇等食品中也可能含食用鋁添加劑。
鋁之所以成為這些食品的“最佳拍檔”,主要是因為含鋁的添加劑在含水環(huán)境中通過某種化學反應,能夠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使面團膨脹得更快,讓食品看起來蓬松、吃起來酥脆,金光四溢的油條、松脆可口的膨化食品就這樣產生了。
我國現(xiàn)行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所包含的含鋁添加劑共13種:
自2014年7月1日起,國家對含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了調整,禁止酸性磷酸鋁鈉、硅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明礬只允許在海蜇中限量使用。
少量低頻 規(guī)避鋁超標
201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規(guī)定鋁每周可容許的攝入量為每人2毫克/千克體重,也就是說,一個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周吃進去120毫克的鋁是比較安全的。為了保證這個安全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食物多樣,平衡膳食。
日常飲食可以面食、大米、雜糧等換樣吃,從而規(guī)避面食中可能出現(xiàn)的鋁添加劑非法使用帶來的風險。
2.少量低頻地食用。
盡量減少油條、油餅、麻花等油炸制品的食用次數和單次食用量,不要購買過于蓬松的饅頭、面包;不吃或是少吃膨化食品;不要過分追求米線、粉條一類食品的彈性口感,偶爾吃些可以,千萬不要當飯吃。
3.看標簽。
購買包裝食品時,一定要看食品標簽,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含鋁的食品添加劑。
本刊記者 王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