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參觀如七個香港般大的玻利維亞鹽湖,當地旅游局規定必須跟團,而領隊一定會帶團參觀距離Uyuni小城五分鐘車程的火車墓園。那其實并不是什么墓園,只是一堆百多年前玻國自歐洲購置的第一批火車的殘骸。當年玻國上下希望借購置火車以運載從鹽湖采得的鹽外銷,借此帶來繁華。
成功從來不易,好大喜功的計劃從來事倍功半。很快,這個火車載鹽外銷的計劃失敗了,一列列火車被棄于此,至今已逾百年,成為當年玻國發展失敗的見證。吊詭的是,被棄的火車在日曬雨淋下變成不值一文的廢鐵,現今竟成為游客景點和當地人尋幽探秘之地。當地人更“善用”火車殘骸,以火車的廢鐵打造成秋千,而火車的空殼更成為人們大發童心玩捉迷藏的好地方,令人對被棄火車的命運感到不勝唏噓。
另一邊,美國人Hiram Bingham在1911年無意中發現了秘魯庫斯科附近神圣山谷中的馬丘比丘,為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印加古跡。馬丘比丘的梯田、具避震功能的梯形門窗、計算精確的日晷和指南針,更進一步印證印加古文明在天文、物理、農業、建筑上的智慧。史學家估計,馬丘比丘的建造年份距今約七百多年,現成為全球旅人朝圣之地,每日有上千旅客到來朝圣。
在時代的巨輪下,世事是否像那堆火車一樣,隨著時間過去變得微細,最終存在的意義被扭曲甚至遺忘;還是如馬丘比丘一樣,永垂不朽呢?
那天,在玻利維亞的Lagoon Negra(黑湖)上,一陣突如其來的瑞雪把一只候鳥困在冰湖上,鳥兒拍翼難飛,一條生命就此終結,成為歷史上的一道微塵。火車和鳥兒尚且未能控制自身的命運,我們呢?七百年后的世界又是何許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