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城市農業”時,恐怕出現在我們腦海里最多的便是垂直懸掛的小花盆、天臺和屋頂開辟的花園,以及在自家后院空地上栽培那么一小撮綠色植物。但現在,倫敦的地下農場才是人們最青睞的地方。
“霧都”倫敦背負了工業革命的代價,城市遭受嚴重污染。但是如今的倫敦早已經逐漸擺脫了這個不雅的綽號。政府的大力整治和蘇醒的全民環保意識,使得嚴峻的生存環境再次煥發生機。有機蔬菜的水培項目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最近一段時間英國倫敦出現很多無土栽培小農場,其中的“地下農場”便是最具特色的一個項目。
在倫敦市中心的街道的地下33米,正在進行著一項未來蔬菜培育計劃。Richard Ballard和Steven Dring利用從倫敦市交通局租賃來的二戰時期地下防空洞,建立了一個2.5英畝大的現代化農場,利用倫敦地下被廢棄的冗余空間,在生產出新鮮食材的同時做到了最小限度的碳排放。這個項目除了得到了名廚Michel Roux Jr和Florette公司常務董事的大力支持,還通過股權型眾籌平臺(Crowdcube)獲得了不小的融資額度。
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瘋狂,但是當進入到與街道同水平的一棟建筑里面,順著Clapham North Tube Station地鐵站內的通風井下去,往下爬129級的旋轉樓梯之后,就會發現這里曾經作為二戰防空洞的偌大空間。在一段幽長的隧道末端,一個超自然的粉紅色熒光照亮了角落,與其說是一個溫室,倒不如說是一個實驗室。
這個所謂的農場是由一個個和桌子尺寸相當的苗圃培育床組成,里面有生菜和香草等常見食材。
當殘留的水被慢慢排干凈之后,營養豐富的水會每天一次充滿培育床。里面沒有任何的土壤或者其他的復合物質,上面的LED燈帶釋放出的粉紅色光帶恰好照亮整個苗圃,提供光合作用需要的能源。隧道內部常年恒溫16℃,這就意味著可以全年不間斷生產,能源消耗可以控制在最低的標準,同時采用地面采集的雨水灌溉,比傳統大棚種植節省了70%的水資源。地下的環境杜絕了蚊蟲和老鼠的騷擾,也就避免了打農藥的麻煩,做到真正的有機健康,保證最天然的品質,每一個微小的葉子都會擁有不同凡響的味道。位于倫敦市區地下,運輸成本大大降低,新鮮出爐的蔬菜可以在4個小時內抵達倫敦市的任何一個廚房的案板上,使得有機蔬菜也有機會成為普通人餐桌上的美食。
能夠讓Steven Dring堅持下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便是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個項目使得整個社區都參與進來,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果和其他的農場一樣在地面推行無土栽培蔬菜,這樣每年會花費幾十萬英鎊費用,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見得一定有市場,而且價格也會非常高,不適合推廣。
現在,倫敦交通局大力非常提倡“地下農場”的做法,每年都會給經營者補助數萬英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倫敦的高檔餐廳數不勝數,對食材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如果地下農場的微型沙拉、微型芥末和豌豆苗能夠捕獲老饕們挑剔的味蕾的話,這種經濟環保的種植方式或許會重新將倫敦被廢棄的地下空間利用起來,改變城市自身的生態循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