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并不是獨孤求敗、停滯不前,在研發上幾乎每年都會帶給伙伴們一些新意。按部就班的依照“Tick-Tock”(一年更新制程,下一年更新微架構)鐘擺模式更新CPU。從第一代酷睿i7-9XX+X58發燒平臺出現,到目前Ivy Bridge-E的酷睿i7-4960X+X79平臺。自上代Sandy Bridge-E平臺開始,英特爾的桌面頂級處理器也由曾經的至尊版處理器單獨劃分出來,被稱為“High End”,即高端桌面處理器。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這款產品可能性能提升不會很大,它在架構上并沒有太多改變,只是制造工藝上有所改進,推斷性能提升可能都不到10%。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
英特爾每隔兩年會更新一款Extreme Edition處理器——酷睿至尊版產品,提供給喜歡超頻和追求極限的硬件愛好者。雖然也有酷睿i7的頭銜,不過它的規格顯然要高出酷睿i7很多。高主頻、高功耗、大容量三級緩存、六物理核心,這是普通酷睿i7無法比擬的。所以,它有兩大特點:性能強,強的沒邊;價格貴,貴的離譜。
Extreme Edition處理器的市場主要是面向硬件愛好者,為極限發燒友提供更強的性能規格,便于發燒友發揮處理器的極致。而實際應用中,它經常出現在DIY愛好者和小型工作站的平臺上。
英特爾酷睿i7-4960X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i7-4960X處理器是一款6核12線程處理器,默頻3.6GHz,最大睿頻可提升至4GHz,配有15 MB三級緩存,售價6000元,比上市已久的i7-3970X稍貴一點。
I7-4960X代號 Ivy Bridge-E,相比上一代Sandy Bridge-E架構上的改變不大,制程更新為22nm。為防止出現高發熱現象,處理器采用最新的錫焊頂蓋核心連接技術,并沒有采用曾慣用的硅脂??商峁?0條PCI-Express通道,支持DDR3-1866MHz內存規格,沿用LGA2011插槽,兼容X79芯片組主板(原主板須更新BIOS可支持)。
睿頻加速
睿頻加速最開始應用在英特爾Sandy Bridge處理器,通過該技術CPU可以根據實際應用負載在睿頻范圍內自動調整核心頻率大小,換句話說就是智能超頻。這項技術主要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更為合理化管理CPU多線程或單線程應用,同時讓CPU的整體功耗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內存管理
從Sandy Bridge架構開始,英特爾處理器的最大變化還有內存管理,英特爾完全取消了主板上的北橋芯片+南橋芯片的固有結構,把主要的PCI-E和內存控制器均集成在處理器芯片當中,提升內存訪問的帶寬和速度,擴充PCI-E的通信。到Ivy Bridge-E平臺,內存頻率已經可以支持到DDR3-1866Hz或更高。
Ivy Bridge-E或將成為絕唱
目前,英特爾桌面級處理器中最為頂級的處理器依舊是Ivy Bridge-E,它很有可能是英特爾在至尊處理器上的絕唱。為什么這么說呢?英特爾Haswell架構處理器在桌面市場銷售上其實并不如意,過于密集的堆疊晶體管本身是為了提升性能,但是在發熱量控制上做的并不好。很多用戶抱怨Haswell處理器發熱過大,而且性能對比Ivy Bridge提升并不明顯。Haswell的筆記本電腦市場銷售情況看起來比桌面級市場要好一些,但是并不是得益于Haswell在發熱量方面的控制,而主要是因為核芯顯卡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Haswell架構處理器的核芯顯卡比Ivy Bridge架構處理器核芯顯卡性能提升近2倍。更高性能的核芯顯卡,顯然能為無獨立顯卡的用戶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而處理器本身的運算性能對比上一代產品提升小的可憐。傳統桌面處理器市場一再受挫 ,競爭對手差距很大, 再投入很大精力研發頂級桌面處理器對于英特爾而言已無必要。
再來看看英特爾未來的規劃藍圖,從2012年英特爾IDF大會上出現的很多新技術都與移動計算相關,已經很明顯可以感覺到英特爾未來的發展方向在移動市場。雖然網上已經透露出一些關于22nm工藝的Haswell-E處理器的資料,但其是否如期與大家見面還是一個未知數,Ivy Bridge-E很有可能會是一個絕唱。
對比測試
為了體現測試的公平性,我們會按照英特爾官方推薦的性能指標調試平臺,在酷睿i7-3960X推薦的1600MHz頻率下對平臺進行測試,然后再對酷睿i7-4960X推薦的1866MHz頻率下對平臺進行測試。通過內存測試和綜合性能測試的結果,對比酷睿i7-4960X和酷睿i7-3960X的測試成績,觀察有哪些性能上的變化。
從測試結果來看,英特爾酷睿i7-4960X在內存管理上有一些變化。基于官方推薦的1866MHz頻率下運行后,大部分內存測試均有不同幅度的領先,不過整體領先幅度并不明顯,綜合在10%以下,其中甚至內存寫入還落后30%。排除軟件和驅動方面的因素,經過反復調試和重試后,內存寫入速度單項測試成績均無明顯變化,看來酷睿i7-4960X內存管理上并沒有帶來可喜變化??紤]到如果主頻相同,同樣內存頻率下兩者很有可能打成平手也不一定。
綜合測試
WorldBench 8.1最終測試結果為酷睿i7-4960X總分369,酷睿i7-3960X總分為355,并沒有拉開與Sandy Bridge-E酷睿i7-3960X之間的性能差距。對比酷睿i7-3960X整體性能提升幅度為3%,提升幅度最大的是WinZIP測試,幅度為14%。另外一項提升較大的是PCMark7綜合測試項,性能提升3.1%。更大的內存帶寬和更高的主頻,雖在多線程任務執行中獲得一些優勢,但是整體對比來看優勢非常小。這一切的確讓人失望,不過目前它依舊是桌面級處理器中性能最強的產品。
功耗測試
通過功耗測試儀作對比測試后,我們發現待機應用狀態下酷睿i7-4960X平均功耗81W,酷睿i7-3960X為95W,功耗降低了17.2%;滿載狀態下,酷睿i7-4960X平均功耗192W,酷睿i7-3960X為249W,功耗降低了29.6%。這讓人們感到些許欣慰,興許是22nm制程和更新后的電源管理模塊發揮了功效吧。
與Sandy Bridge-E相比,Ivy Bridge-E在核心架構設計上沒有什么太多區別,三級緩存沒有改變,功耗也沒有降低,且不支持ECC內存。3D晶體管技術的首次應用和22nm制程上的變化并不會為新的處理器帶來性能上質的飛躍。惟一可喜的是,這兩項主要變化的參數可以為我們帶來更低的處理器功耗。
評測總結:
酷睿i7-4960X采用更為先進的22nm工藝制程,也沿用了三柵極3D晶體管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讓它在能耗控制方面有所建樹。從功耗對比結果可以看出,這兩項技術對于功耗的實質性影響。正如我們測試前預想的一樣,這款處理器對比酷睿i7-3960X整體性能提升幅度僅為3%,遠遠低于我們預計的10%提升幅度,更沒有達到10%?15%的可觀性性能提升。兩款處理器采用幾乎相同的微架構,依據英特爾歷來的研發習慣,本質上性能不會發生多大改觀,在測試前我們心里已經有這個準備,而測試的結果也恰恰印證了我們的預判。
作為英特爾桌面產品中的最強產品,卻略顯疲態,或許預示著英特爾PC時代的消亡。有利潤才有市場,移動互聯迅猛發展,傳統PC市場份額一再降低,未來趨于各種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留給傳統PC發展的空間只剩下商用和游戲兩大產業。至尊處理器代表最強的桌面級產品,它的地位可能會受到英特爾未來研發思路的影響。這個影響可能的結果有兩方面:放緩研發進度,保持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即可;徹底停下研發新品頂級處理器的步伐,保持常規酷睿系列產品的研發節奏,把更大精力投入移動市場。
Ivy Bridge-E到2013年第三季度才真正上市,以至于我之前懷疑它會不會出現。而它最終出場的方式似乎也是為了應付差事而已,性能幾無變化。下一代的Haswell-E產品能否如期而至很難判斷,雖然已經有相關的信息透露出來,也并不能代表英特爾不會爽約。游戲玩家們的呼聲肯定是不約而同的,大家都期待更高、更強的處理器出現,而作為英特爾企業本身,終要追求利潤,但就現在來看似乎英特爾在High End處理器部分已經喪失了創新的動力。
華碩
ROG RAMPAGE IV EXTREME主板
ROG玩家國度是華碩旗下的高端子品牌,RAMPAGE Ⅳ EXTREME是其中最頂級的型號。華碩ROG RAMPAGE Ⅳ EXTREME主板基于英特爾 X79芯片組,支持LGA 2011接口,采用E-ATX規格。配備華碩獨家的X-Socket插座,可兼容LGA 1366規格的散熱器。通過板載的iROG芯片和擴展OC KEY部件,可實現主板硬件參數實時調節,并且可以在顯示器上實時監控;Subzero Sense則可讓用戶在超頻時實時監控主板各部位的溫度;PCIe 3.0 Ready、Multi-GPU、VGA Hotwire技術的加入,能讓玩家獲得最極限的顯示性能。
金士頓HyperX 10周年紀念版
(DDR3-1600-8GB)
金士頓為慶祝HyperX駭客神條產品誕生10周年而發售,專門針對使用四通道主板和超頻而設計。擁有出色的C9時序,符合Intel XMP標準,因此只需開啟英特爾Extreme Memory Profile即可獲得更高運行頻率。外表覆蓋時尚銀色散熱片,產品采用矮版設計,可以安裝在體積較大的散熱器下。
三星840 EVO固態硬盤
三星840 EVO固態硬盤是目前市場中最為優秀的固態硬盤之一,利用主板南橋磁盤陣列技術將兩塊三星 840 EVO 500GB固態硬盤組建為RAID 0模式。在滿足測試平臺中磁盤不會成為瓶頸的同時,也來試探一下RAID 0狀態下的SATA固態硬盤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