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古代吉服的新郎邁著大步走在前面,身后,一頂金花轎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東陽果真有如此一頂“金花轎”嗎?它的主人又是誰?
24K純金裝飾的轎子
在東陽市畫水鎮黃田畈村華四自然村,這頂“金花轎”可是家喻戶曉。村民們說,這轎子5年前就有了。
它的主人,是華四村的村民,潘余高。
潘余高50多歲了,在杭州做服裝生意。這座金花轎,是他專為兒子的婚禮“量身定做”的。
當年,潘余高看到別人家結婚都是用車隊接新娘,覺得太沒創意。在他看來,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傳統,結婚,當然要用花轎抬著新娘子進門。
正好,自家兒子也長大了,該考慮婚事了。潘余高當下決定,做一頂花轎,讓將來兒子的婚禮變得“獨一無二”。
2004年,這個浩大的工程開工了。
潘余高專程去了北京故宮,又跑了好幾趟浙江省博物館,拍下了帝王坐轎的圖片。拿著照片,他請了鎮上最好的木工師傅和東陽市有名的木雕大師、油漆師傅,商量著做了一頂豪華的花轎。
這頂花轎,高有3米多,寬1米多,用了上好的樟木、紅木做骨架,轎體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種手法,雕刻出各類吉祥喜慶的圖案,還有“和合二仙”、“四大金剛”、“福祿壽喜”等人物雕像。
最大手筆的是,花轎的雕飾,全都貼上了24K的純金。整個花轎的造價超過20萬,當年足可建起一幢小樓。
這頂花轎最后完工,花了整整3年時間。為了存放,潘余高還特地給花轎造了個房子。
轎子重200多公斤,8個壯小伙抬100米就得換人。
2007年,潘余高的大兒子結婚,抬著這頂花轎迎新娘,成了東陽當地的一大新聞。
之后,想租這頂花轎的人很多,價格也給的很高,但潘余高都沒舍得。他說,造這頂花轎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
花轎造好快有十年了,一共只用了3次。
一次是2008年,潘余高的哥哥嫁女兒;還有一次是今年的2月13日,潘余高的本家借來接新娘。
看熱鬧的村民告訴記者,當天,光是新郎帶的迎親隊伍,就有40多人:4個舉牌人、8個吹鼓手、4個旗手、2個媒人、4個伴郎、4個伴娘,還有16個轎夫。
所有的迎親者,都要穿上特別定制的服裝。這些衣服,潘余高是反復考察認證過的,迎親者的角色不同,衣服上繡的花樣也不同。
為什么要用16個轎夫?說到底,這個轎子實在太重了。轎體本身重量有200公斤,加上直二橫四的抬扛,再坐上一個新娘,重量毛估也要300公斤。
這么重的轎子,8個壯小伙才能抬得起來,走個100米左右,就得停下來換另外8個轎夫,不然實在吃不消。
2月13日當天,從新娘到新郎家,不過1.5公里的路程,16個身強力壯的轎夫花了1個多小時才走完。
抵達時,轎夫們一個個汗流浹背。這么冷的天氣,有個小伙子直接脫下了“轎夫服”,里頭的內衣,已經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