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中社報道,本月3至4日,朝鮮時隔8年召開第三屆大隊長等基層軍官大會,強調“訓練第一主義”,金正恩參加并主持了此次會議。而有日本媒體稱,今年4月,金正恩正是因為不滿軍隊訓練不足,一怒之下將番號為681的部隊整體解散,軍內167名干部降級,外界就此分析認為,這就是幾天后朝鮮“二號人物”崔龍海免職的直接原因。朝鮮為何對軍隊做出如此“大動作”?
朝鮮政權空前穩固 分析人士認為,事實上,朝鮮內部發生的這些“異動”,都是金正恩正在對其支持勢力進行重新洗牌,鞏固統治的舉措。
從上臺后的舉動看,金正恩具有統治朝鮮的充分能力。2011年底,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時,還不足30歲,被確立為繼承人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因此,對其能否“坐穩”的質疑相當多。此后,金正恩被“架空”、遭“兵變”的傳聞也不斷傳出,而且“主角”從李英浩到張成澤再到崔龍海,有時還會“捎上”個別已經去世的朝鮮高官。可結果是,這些人或是被降級,或是被撤職,甚至是被處決,但金正恩卻毫發無損。
朝鮮政權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穩固。根據美國政治學家布魯斯·梅斯奎塔和阿拉斯泰爾·史密斯的研究,一個政權的統治基礎分為名義選民、實際選民和“致勝聯盟”,而致勝聯盟決定著統治的存亡,統治者能否坐穩,取決于他為致勝聯盟輸送利益的能力。在朝鮮,以軍隊上層為代表的政治精英,正是金正恩掌權的致勝聯盟。從金正日時期起,朝鮮便實行了“先軍政治”,軍隊的地位高居社會各階層之首,軍人在國家的糧食供應等分配體系中更是最優先的。不僅如此,據韓聯社報道,從金正日執政時起,朝鮮每年奢侈品進口額即達3億美元左右,其中很多都分配給了政治精英。韓聯社報道稱,金正恩掌權后,這個數字翻番達到了6億美元,對精英階層的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韓國媒體曾分析稱,在朝鮮,當前并不存在一個能取而代之,為各個集團輸送利益的勢力存在,因此,即使金正恩動作“過猛”,傷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其統治階層“共主”的地位仍不會改變。而在朝鮮的體制下,一切高官的權力都來自于最高領導人的“授權”,包括“姑父”張成澤在內的任何“重臣”都只是“代理”,沒有獨立的權力,因此領導人能對其“召之即來,揮之即去”。
金正恩掌軍手腕硬 金正恩上臺后,一直在對自己的致勝聯盟進行“清洗”。掌權不久,金正恩首先依靠姑姑金敬姬等親戚和崔龍海代表的“游擊隊元老”勢力的支持,肅清了李英浩等職業軍人的威脅。接著,面對失去制衡的“姑父”張成澤“坐大”,金正恩再次利用崔龍海等人,將張成澤處決,把崔龍海推上了國防委員會排名第一的副委員長的地位。相比從軍內一級級升上來的李英浩等人,崔龍海是文官出身,在軍內缺乏根基,而且他還曾經因為貪腐被金正日“罷黜”過,存在“污點”,難以對金正恩構成威脅,因而成為代替張成澤的理想對象。不過,即使如此,代表游擊隊元老“山頭”的崔龍海處于“二號”仍然不能讓人放心,在金正恩進一步穩固權力后,他又被在勞動黨內一步步晉升,沒有什么家世背景的黃炳誓取代。
因此,軍內的整頓和崔龍海的降職,完全是出于金正恩鞏固統治的需要。因補給不足,朝鮮人民軍從事生產“副業”早已有之,而所謂訓練不足的問題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罷了。由此可以看出,金正恩雖然年輕,卻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掌握了高超的政治能力,其統治已經相當穩固。也正是在對內控制有充分信心的基礎上,近期,金正恩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攻勢,希望改變美國為首的陣營對朝鮮的孤立。(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