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流行一種說法,1922年黨的十一大后中央全會上“列寧提議”斯大林擔任中央總書記,暗示是列寧指定斯大林擔任他的接班人。這種說法完全不符合事實。
其一,斯大林擔任總書記一職不是列寧提議的,現在看到的各種資料證實,此事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也許還有斯大林本人在底下商妥,由主持會議的加米涅夫提議的。當然,與會的列寧并沒有反對。
其二,“總書記”的職務在當時并非黨內的最高領導職務。此前書記處設有“責任書記”,負責領導整個書記處的工作,現在把“責任書記”改成“總書記”,其職責并沒有多大改變,仍然是書記處的頭,負責書記處的領導工作。
第三,1923年1月4日,在《對1922年12月24日一信的補充》中列寧明確提出,鑒于斯大林太粗暴,建議撤銷其總書記的職務,另任他人擔任。由此可見,有一點是清楚的,列寧已經明確無誤地把斯大林排除出接班的行列。
斯維爾德洛夫逝世后,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一個人能夠接替他的工作,能夠接替他的只能是一個集體。對接替列寧來說,當時更沒有一個人具有此能力和威望,能取代的只能是一個集體。
列寧臥病和去世后,一段時間黨內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態。十二大由誰作政治報告一開始就成為問題,沒有一個眾望所歸的人物。斯大林虛情假意地推舉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假意推舉斯大林,結果由季諾維也夫出來作中央政治報告,斯大林作組織工作報告,托洛茨基作關于工業問題的報告。不過,從來沒有人認為作中央政治報告的季諾維也夫是列寧的接班人。
列寧臥病期間和逝世之后實際掌權的是一個由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組成的“三駕馬車”,他們因反托洛茨基的共同利益而聯合起來,因為在斯大林和季諾維也夫看來,爭奪最高領導權的唯一對手是托洛茨基。斯大林在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不是列寧給的,而是他在20年代縱橫捭闔,不斷地拉一派打一派的結果。他首先聯合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等人打擊托洛茨基,然后又聯合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等人擊敗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聯盟,最后集中精力打垮布哈林、李可夫和托姆斯基“右派”。這樣,通過殘酷的黨內斗爭,到20年代末斯大林終于贏得黨內和國內的絕對領導地位。
摘自《蘇聯真相——對101個重要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