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美國海軍F-35C艦載機首次完成航母著艦試驗,此次試驗在“尼米茲”號航母上進行,是F-35C初始海上研發試驗的一部分,將持續兩周。F-35C艦載機性能如何?2018年能否實現上艦部署?
F-35設計缺陷或已攻克 F-35C擁有超高音速巡航超高機動性和引申性能,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好的生存性,國防大學軍事戰略專家王寶付認為,F-35C是新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典型代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F-35C在F-35系列研制中最初就是為美國海軍設計建造的,主要是放到美國的航母上。F-35C和現在美國正在航母上裝備的主力作戰艦只F-18相比,它的優越性更加明顯,因為它是新一代的作戰飛機,隱身性、載彈量、作戰半徑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應該說意義非同尋常。
F-35C艦載機從2011年以來實驗過8次都沒有成功,王寶付分析,F-35C主要考慮垂直起降的設計需要,將發動機前移,相應尾鉤的安裝位置也比較靠前,導致尾鉤勾不住攔阻鎖,但這次著艦實驗的成功,表明F-35C的這一設計缺陷已經攻克。
前幾次的實驗之所以失敗,根據有關資料和它的實驗數據,主要是F-35C本身有垂直起降的功能。但它目前采取的還是傳統的著艦之后通過攔阻鎖把它勾住的傳統著艦方式,它為什么采取這樣一種著艦方式呢,對于F-35C本身設計來說,垂直起降完全可以,但是垂直起降對于飛機的載彈量、作戰能力會有下降和降低,而采取傳統著艦方式,對飛機本身充分發揮作戰性能、技術戰術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但F-35C作為一款原先設計為垂直起降的艦載機存在設計上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它的尾鉤和攔阻鎖之間的關系沒有統一。但從這次著艦成功來看,這個問題基本解決。接下來還要進行若干次的著艦訓練,包括試飛訓練,還要持續兩周。要達到一定的實驗次數要求后,才可以說技術問題基本解決。
艦載機更新換代路很長 王寶付認為,F-35C一旦實現上艦部署將對美國海軍作戰能力帶來質的提高。F-35C上艦主要是對美國航母作戰力量,尤其是遠程作戰能力、空中打擊能力有比較大的提升。F-35畢竟是新一代作戰飛機,它的許多設計的理念、戰術技術指標,都和過去的作戰飛機(美國現在的艦載機F-18E、F-18F的這種類型的戰斗機)有比較大的區別。
至于2018年F-35C上艦部署,還只是美國現在的初步計劃,會不會還有調整還有變化仍需觀察,因為美國F-35整個研制的過程周期比較長,下一步還會不會有新的問題還要繼續觀察,即便2018年上艦部署,很可能也是少量部署。
F-35的上艦實驗成功后,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對美國下一步推動F-35向外銷售、生產的規模,量產以后的訂貨的規模都會有很大幫助。所以美國也是利用這次著艦成功在為F-35做宣傳、做廣告。
(周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