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珠海航展現場回傳的照片顯示,與早年披露的模型相比,真實的殲-31飛機最主要的變化是采用了強度較高的兩段式座艙蓋,框架固定于儀表板上方,而非模型的整體式艙蓋。關于殲-31最熱的話題,當屬它的“心臟”來自何方。外界普遍認為,處于試飛階段的該機暫以俄制RD-93渦扇發動機為動力源,之后將以“分階段逐次提升”的方式,相繼換裝國產渦扇-13以及9.5噸級推力的新發動機。日本《AirWorld》雜志此前分析稱,中國國產9.5噸級發動機的涵道比應為0.68,比渦扇-13與RD-93來得高,動力表現應當不錯。
殲-31問世以來,人們總是拿它與美國F-35對比,因為兩者均屬20噸以下的中型多用途戰機,且以銷往國際市場為重要考量。美國《航空周刊》主編比爾·斯維特曼認為,單發動機的F-35尺寸相對小一些,而殲-31選擇雙發模式,勢必導致結構重量偏大,影響飛行性能。但另一方面,F-35為遷就垂直起降型的需求,無法設置機身中央彈艙;反觀殲-31,因為未配備舉升風扇,在機身前端即兩側進氣道之間的位置,有容納大型機載武器的余地。
(羅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