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期為領導服務的司機,給筆者講了兩位領導退休之后的尷尬事。
領導在位時官居要職,每日里呼風喚雨,威風八面。退下來之后,身邊的各類朋友一下子作鳥獸散。后來,一位領導實在閑得無聊,主動想去找幾位老部下敘敘舊,卻不是遭閉門羹,就是不接電話。領導覺得無顏見人,干脆卷起被蓋住到了鄉下老家。另有一位領導,在老年娛樂中心和幾位退休人員打牌時,因為牌技差,被一名鍋爐工訓斥了幾句,氣得當場腦溢血,成了植物人。
司機解釋說:“這兩位領導,看起來,是沒有擺正退休后的心態,以致對退休后的新環境產生嚴重的不適應,實則是組織關心不夠,導致‘官場外’生存能力低造成的。”
司機一番話,道出了時下官場的一種非正常心態。領導們在位之時,大權在握,門庭若市,各類宴請應接不暇,充分享受到權力帶來的種種好處,無形中也被拔到一個下不來的高度。然而,歲月不饒人,手中權力再大,也終將面臨交出的時候。而缺少權力和朋友的日子,領導們的退休心態容易“硬著陸”,進而給身心造成硬傷。
領導“官場外”生存能力低下的現象,讓人聯想起建國初期的官場。那時的官員們大多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每天與群眾打成一片。在位期間,結交的多是知己至交,乃至退下來之后,人前人后仍然受人尊敬,令人稱道。到如今,每天在會場和酒店中奔忙的領導們,像一只只被權力籠子寵壞的金絲鳥兒,一旦離開舒適豪華的籠子,連基本的交往和生存能力都沒有了。
司機朋友最后感嘆說:“當領導的,如果在退休之前,找不到權力緩沖的崗位,還是早做準備,脫離酒肉朋友,多和群眾打打交道,多幫他們做一些實事。只有身邊多一些知心,才能真正為自己的晚年‘善后’。”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