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報道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政府拖欠市民水利工程款360萬元,長達15年不還,在經湛江市中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及二審之后,空有市長簽名承諾,卻依然拒不執行。雷州市副市長陳漢樞面對媒體鏡頭,語出驚人:“不能盲目相信法院。”據雷州市相關部門回應,這是副市長面對央視鏡頭,“過于緊張導致表達產生了誤會”。
人在緊張的時候,容易詞不達意,但也容易說實話。雷州市副市長的這句緊張之語,起碼在客觀上暗合了目前司法判決得不到執行、法院權威得不到行政機關尊重的事實。這顯然不僅是雷州市一地的情況。在行政機關作為被告的案件中,法院輕易不敢判行政機關敗訴(比如行政訴訟案件,在全國范圍的數據中,行政機關敗訴率不到10%),即便少見的判行政機關敗訴也面臨著行政機關對法院生效判決置之不理的窘境。近段時間,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內的司法機關,力推省以下法院將人、財、物統一管理,便意在突破地方司法機關受制于地方行政權力的困厄。正在修改的《行政訴訟法》則試圖對不執行法院判決的行政官員,拘留乃至追究刑事責任。摘自《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