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半美元的蛋糕到數千美元的燃料;從肥皂、通心粉到武器彈藥、人員開支,“基地”組織制定嚴格的賬務制度。前情報人員和分析師們說,從創建人烏薩馬·本·拉丹時代開始,“基地”高層試圖仿效企業運營模式管理這一極端組織。
“請開收據” 穆罕默德·吉特亞在馬里北部通布圖市開了一家雜貨店。他回憶,一天,一支懸掛“基地”組織黑色旗幟的車隊疾馳而來,他見勢不妙,為防敲詐勒索,他鎖好錢箱,藏在柜臺后。
車隊在店門前停下,一個頭目下車,推門而入,要求買一罐芥末。同時要求開一張1.6美元收據。
這名頭目是“基地”北非分支“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的“南方司令部司令”納比勒·卡馬。他成了吉特亞的常客。一次,他要求吉特亞準備一個印制的收據本,吉特亞照做。那一段時期,無論誰來購物,他都詢問對方是否需要收據。
在通布圖的非正規露天市場,商販們告訴美聯社記者,“基地”人員通常成對前來采購,一個人討價還價,另一個記錄價格。
賬目很清晰 “基地”的賬目文件顯示,購物開收據,記賬很記賬細致。比如:一個0.6美元的蛋糕、一塊1.8美元的肥皂、一包8美元的通心粉、一瓶14美元的強力膠、一把3美元的掃帚。
企業化管理? 除收據和賬單,“基地”還有工資單、求職表、慈善和宣傳開支。分析師們說,“基地”多年來試圖借鑒企業運營模式實施管理,建立統一財務制度,打造“跨國公司”。
美國國務院反恐協調員辦公室前顧問威廉·麥坎茨說:“他們控制行動、實現預定目標的方法很有限,因此必須像經營商業一樣去做。”曝光的“基地”文件顯示,這一組織有“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人力資源部”和“公共關系部”。兩份收據顯示,“基地”分別花費4000美元和6800美元用作“車間”運行資金,這一稱謂直接源自企業。嚴格的開支管理制度可追溯至“基地”創建人本·拉丹。本·拉丹曾在大學攻讀經濟學,繼而幫助父親管理家族企業。
用途多樣 從“基地”賬本可以一窺他們的日常活動。一股“基地”成員曾向上級打報告,請求提供御寒衣服和帽子。
“基地”在通布圖當地實行宗教法律,接管政府公共設施,從鄰國阿爾及利亞進口燃料。一張發票顯示,他們支付3720美元采購20桶柴油,供通布圖市發電站使用。通布圖地區“基地”主要頭目之一阿布·扎伊德去年12月打報告,請求提供4枚火箭彈。
“基地”為當地監獄預撥資金,為宗教法庭制訂詳細預算,每名法官每天審理案件可獲得2美元酬勞。
財務支出還包括宣傳和民生費,用以擴大“基地”影響和爭取民心。
從單據內容還可獲知,在馬里活動的許多“基地”成員出生于國外,例如,一張1000美元預支賬目記載,這筆錢發給“利比亞的塔爾哈特”;另一張寫著,收款人為“阿爾及利亞的塔里克”。 摘自《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