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產科醫生張淑俠涉嫌拐賣兒童案于上月30日公開審理,公訴方指控被告人張淑俠,自2011年至2013年,多次以新生兒患有疾病為由,建議家屬放棄新生兒,而后將嬰兒販賣。法庭未當庭宣判。
去年7月20日,陜西富平警方接到產婦董某家屬報案,質疑新生嬰兒被婦幼院醫生張淑俠拐賣。8月5日,產婦董某未滿月的兒子被警方解救送回。隨后,富平警方接到多起類似的報案,先后立案6起進行偵查。8月10日,產婦王某未滿百天的雙胞胎女兒也被警方成功解救。
在此案中,張淑俠的“技術權威”身份,讓不少同事放松了警惕,間接為她的犯罪行為打開了方便之門。陜西省衛生廳此前的調查顯示,在“來小孩”一案中,張淑俠曾先后指示3名產房工作人員篡改醫療文書,其中兩名工作人員予以拒絕,一名修改醫療文書后未簽名,而這三名工作人員事后均未及時向院方報告。此外,與產婦間的熟人關系,也讓張淑俠的“好言相勸”并沒有受到家屬更多的懷疑。
檢方調查顯示,張淑俠兩年內6次通過山西的人販子潘某某販賣新生兒,每次獲利約為2萬元,而人販子最終的販賣價格多在4.6萬元左右。其中,2013年4月,一名被父母遺棄的女嬰僅被張淑俠售價1000元,而這個孩子在隨后不久便告夭折并被遺棄。
在持續2年的作案中,潘某某的“販賣地圖”遍及河南內黃、滑縣,山東巨野等多個地區,購買者多以農村夫婦為主。他們或因無法生育,或希望有個男孩延續子嗣,成此案的“買方市場”。
盈科律師事務所首屆刑事辯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唐紅新表示,本案中張淑俠為了一己私利,多次實施盜竊、販賣嬰兒的行為已觸犯《刑法》240條拐賣兒童罪。同時,張淑俠多次實施盜竊、販賣嬰兒已符合法定量刑加重情節,“司法機關應依法對其進行嚴懲,從重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并對張淑俠處以罰金甚至沒收其全部個人財產”。
摘自《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