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養生”的日益重視,購買保健食品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普遍的消費行為。據最新調查顯示,我國購買過保健食品的消費人群占比已經達到人口總數的69%。保健食品行業風生水起的同時,負面新聞卻從未間斷。
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的部分企業盲目夸大宣傳,致使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信任度不斷降低。同一批準文號、多個不同商標在保健食品行業十分“盛行”。這種“貼牌”生產是一些擁有認證的企業將部分產品的生產外包給一些中小型企業,由這些企業代工進行產品生產。截至2012年年底,該產業的總產值就已高達2800多億元人民幣,有30%至40%的產值由貼牌貢獻。但是,由于代工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參差不齊,根本無法確保產品的質量,造成保健食品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不過,國家食藥監督管理總局擬發布的新規,自2014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經營和進口貼牌保健食品,一個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只能適用于一個產品。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