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其時,我(張維秋,曾任中國駐伊拉克大使)任中國駐伊拉克大使,在戰爭一觸即發之際,和中國大使館其他人員一道,妥善安排了在伊中國公民安全撤離伊拉克。可惜的是,戰爭爆發后,我大使館遭到洗劫。
伊拉克挖溝倒油應對美空襲 2003年初,伊拉克遭遇戰爭的危險日益來臨,伊拉克也忙著做準備,在首都巴格達挖掘了星羅棋布的土坑和壕溝,往里面傾倒了大量原油,以便在美空襲伊拉克時點燃,用煙霧籠罩巴格達,使美導彈的制導系統失靈。有一條壕溝離中國大使館只有約30米。
7人留守小組堅守大使館 1997年后的幾年里,我國公司在聯合國允許范圍內與伊拉克發展貿易,獲得了26億多美元的合同,我國公司來伊常駐人員也逐步增加,至2002年9月約有160人。緊張的戰爭氣氛籠罩下,我館建議這些人盡早離開。2003年2月中下旬,我館按照國內指示,有計劃地安排中國人分兩批撤出,中國大使館也只剩下包括我在內的7人留守小組。香港的電視臺的多名記者,他們在巴格達采訪已有多天。
邊界旁苦等央視記者11小時 3月16日,美發出警告,要求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記者和外國人立即撤離伊拉克,我立即通知仍在巴格達的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香港的記者,讓他們做好準備,次日同我館留守人員一起前往約旦。17日,到了約定時間后,中央電視臺的3名記者卻因護照不在手中,不能一起同行。我只得帶其他人先走,讓他們隨后趕來,在邊界集合。往邊界趕時,我從車窗望去,一路上都是逃難的人群,其中還有一群充當“人體盾牌”的志愿者,他們從世界各地趕到巴格達的,共有千余人,與伊此前期望的10萬相差甚遠。
我們到達伊拉克邊界后,忍饑挨餓堅持在邊境等候。11個小時后,我們從天黑等到太陽升起,3名記者才抵達。18日清晨,我們一行過了海關,即在美對巴格達進行空襲前46小時安全離開伊拉克。進入約旦后,我國駐約旦大使陳永龍立即打來電話說:“胡錦濤主席和國務院領導一直在關心著你們的撤離情況,李肇星外長也親自過問你們的下落,要我們有情況隨時匯報。”我們聽后,心中熱乎乎的。
大使館財物在戰爭中多次被搶 4月,我們通過新華社的伊拉克雇員,得知我駐伊大使館遭到洗劫的消息后,心急如焚。新華社的伊拉克雇員說,他曾多次去中國使館,一次發現使館內有20多個持槍的伊拉克人,正往外搬電冰箱、電腦;一次還遇到一伙盜賊開著3輛汽車來搜羅東西。根據國際法,交戰方有義務保護外國使領館人員及財產的安全。我使館遭劫后,我外交部發言人予以強烈譴責,并向美方提出緊急交涉,要求美方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任何對中國駐伊拉克使館的進一步侵犯。
“五一”期間,我國駐約旦使館參贊李琛、駐伊拉克使館隨員于海琳以及一名司機組成的3人小組,冒著危險返回巴格達,勘察使館受損情況,發現大使館、辦公樓、職工宿舍、商務處4座樓都只剩下主體結構,內部設備全被洗劫一空。
5月中旬,我們奉國內指示回到祖國懷抱,中央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外交部給我記一等功。由于伊拉克局勢動蕩,直到一年后,駐伊拉克的中國大使館才復館。摘自《快樂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