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釣魚島爭端和靖國神社問題,中國和日本都積極展開國際輿論宣傳。2014是甲午戰爭120年后的新甲午年,“中日甲午輿論戰”已經打響,中日之間的輿論對峙已經遠遠超出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逐漸向其他領域擴大。
2013年8月,日本外務省申請了10億日元的預算用作島嶼爭議的宣傳費。日本外務省網站專門設有釣魚島相關的頁面,通過11種語言詳細介紹釣魚島信息。11種語言的釣魚島宣傳視頻在視頻網站傳播。中國多位大使通過多種語言在所在國主流媒體撰文,介紹日本竊取釣魚島的整個過程,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中國還發布《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英日文的《釣魚島——中國的固有領土》宣傳冊等,開展國際宣傳。
中日大使輿論戰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后達到高潮。40余位中國駐外使節在海外主流媒體撰文,批駁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在中日大使對決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是,中日駐英國大使在BBC一檔節目中的“針尖對麥芒”。中國網友普遍認為,中國大使英語流暢、論述清晰,而日本大使則英語很差、邏輯混亂。在這次具有象征意義的中日大使對決中,中國已經先勝一籌。
除釣魚島和靖國神社問題外,中日初步呈現“全面輿論戰”的特征。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非洲期間,稱中國對非援助僅僅是為獲取非洲的市場和資源,并宣稱日本對非外援與中國不同,為非洲培養更多人才,創造更多就業。中國認為這是日本對中國援非政策的“抹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于1月15日對安倍言論進行逐一反駁,并指出:“日方有關中國對非援助僅僅為獲取非洲市場和資源的說法很不專業,十分可笑。”
目前看,中日之間的輿論對峙已經遠遠超出領土問題和歷史問題,逐漸向其他領域擴大。釣魚島和靖國神社問題在短期內難有解決的跡象,在非洲政策等其他領域又表現得針鋒相對。新甲午年的中日輿論戰恐怕將是一場持久戰。(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