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今年1月,世界著名的航空專業雜志英國《國際飛行》公布了2013至2014年度世界空中力量發展報告,報告中對全球軍用航空器發展和空中作戰力量的此消彼長進行了分析。
《國際飛行》的報告指出,由于全球經濟狀況仍然不明朗,各國財政支出緊縮導致在軍備建設上的投資均在下降,但此次報告中也首次提到了中國在全球軍備緊縮的情況下,仍然是空中力量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而中國的三代戰斗機和特種軍用飛機增速和增量堪稱世界之最。
報告顯示,美國仍然擁有世界第一的空中作戰力量,其作戰飛機總數約占全球數量的19%,特種作戰飛機相當于第二名至第十名之和。
無論從技術、質量還是訓練素養和數量角度,美國在空中仍然是不可撼動的。中國雖然擁有傲人的發展速度,但要達到與美軍相當的水平,恐怕還要20至30年的漫長積累期。
報告稱,2013年,美國擁有作戰飛機(戰斗機、攻擊機、轟炸機和戰斗轟炸機)總數為2740架,約占全球總量的19%,排名第二的中國大陸為1453架,排名第三的為俄羅斯,總數為1438架,兩者都占約10%。排名第四至第十分別是印度、朝鮮、埃及、韓國、巴基斯坦、日本和臺灣地區。這其中亞太國家和地區最多,這說明亞太地區和亞洲是目前空中作戰力量最集中的區域。
總體上來說,中國大陸的作戰飛機總數僅為美國的一半,現代程度為美國40%左右,總體作戰效能僅為美國的14%左右。中國大陸的軍用作戰飛機總數大致相當于日本和臺灣地區的五倍,綜合作戰效能大幅領先。目前,美制和美國授權生產的戰斗機仍然占據世界戰斗機的主力地位。(本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