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官不聊生”。每天早上翻開新聞,官員落馬的消息就會時不時跳出來。即使普通百姓,也為這30年罕有的官場風暴感到驚心動魄。年底,養老金并軌改革再次引起熱議,“高替代率”的公務員養老金,這塊“體制內”最誘人的蛋糕之一,看來也要消融。“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公務員下海潮”,一時間呼聲高漲。
下海潮,“92派”啟示錄 三十幾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歷了數波公務員下海潮,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然就是所謂的“92派”的故事。 1992年小平南巡之后,全國有上百萬官員造訪深圳。這一年,深圳市政府接待辦最多時曾同時迎來60批考察團。據統計數據,1992年全國至少有10萬黨政干部下海經商。數年后,中國工商界的“92派”崛起,成為一段佳話。 92派,這些在當今中國工商界顯赫無比的名字,陳東升、郭廣昌、馮侖、俞敏洪、胡葆森、黃怒波等,被稱為“新士大夫”、“士商”。他們都曾是體制內精英,或者是政府官員,或者是國家智囊部門研究人員,或者是大學教師。在成為企業家之后,他們也樂于擔當公共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如商業領袖、公共知識分子等。 92派,無疑是當今中國工商界美譽度最高的企業家群體之一。
新黃金時代來臨? 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既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區分 “政務官”與“事務官”,也不像中國古代那樣區分“官”與“吏”。中國當代的公務員制度,則把“政務官”與“事務官”,“官”與“吏”融為一途,從最低的辦事員經過十五級直通國務院總理。這樣一來,普通公務員就被置于一個較尷尬的境地:在一份謀生的工作上產生領袖精英式的幻覺,本為“吏”而自以為是“官”,滋生不恰當的期待。另一方面,大多公務員難以像其他領域的雇員那樣組織起來與雇主進行談判,爭取較好的勞動條件與待遇。
20世紀90年代初,改革空間已經打開,過去的十年,民眾已不乏勇氣與經驗,而施展之空間卻走向逼仄。未來,改革之空間有望再次打開。如此,新一輪下海潮呼聲高漲,則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新黃金時代的福音。
禁令下的基層公務員生態 “禁令年”公務員不好當了。這不,眼看年關快到了,單位上什么都不發,這讓許多公務員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少人甚至憤憤不平。而公務員不好當,具有仇官情結的許多網民卻拍手叫好。在公務員隊伍里,苦樂不均的現象很普遍。首先是地區間的差別,中西部地區公務員與發達地區公務員的待遇自然沒法比;同在一個省,省市縣公務員收入的差別也能達到一倍。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同一個縣的公務員收入竟然也差別巨大,像國稅、地稅、供電以及司法系統、人武系統等公務員的收入就遠高于其他行政事業的收入。
出臺有關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的政策,須廣泛聽取社會大眾的意見,最終能找到一個符合中國國情,既能讓社會大眾接受,又有利于公務員隊伍穩定的公務員薪酬制度。摘自《老年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