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一些受漢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也形成了自己既傳統又獨特的春節文化。
韓國 過年期間,很多韓國人都會穿上傳統服裝。傳統的過年食物是年糕湯。年初一當天,韓國人是不吃米飯的,但一定要喝完一碗年糕湯。
除了年糕湯外,過春節的重頭戲在年初一的祭祀祖先。祭祀活動只在家里的嫡長子家中進行,其他親屬在這一天從各地趕到嫡長子家中,共同進行祭祖儀式。
朝鮮 拜年是朝鮮年節習俗中的重頭戲。年初一一大早,祭祀桌上擺著各種食品和酒類,一家人給已故的祖先磕頭致意,然后給家里的長輩一一拜年。晚輩們要按輩分和年齡順序給長輩們行磕頭大禮,并祝長輩們健康長壽,長輩們準備一些簡單的禮物給晚輩,并給孩子們一些壓歲錢。向鄰里的長輩和老師拜年也是不可缺少的,拜年時會相互說些祝福和鼓勵的話。
越南 越南也有除夕守歲的習俗。但與中國人不同的是,除夕夜人們都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上街采一支帶著苞芽的樹枝回家,名“采綠”。這是為了圖個吉利。
越南人過春節不可或缺的是金橘。走在街上,常常有摩托車馱著一棵金橘從身旁呼嘯而過。越南百姓獨鐘情于金橘,是取“橘”與“吉”的近音之意。
除了金橘之外,每家每戶還要買些鮮花帶回家,南部胡志明市更喜歡臘梅。
新加坡 新加坡人特別重視年夜飯,這里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撈魚生”。主料是鮮魚或者鮑魚,配料是各種果蔬,甜酸醬料。吃的時候,大家站起來,舉起筷子, 象征“撈得風生水起”。
日本 日本依舊很講究一些古禮。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母拜年。然后讓母親幫著穿和服。和服平時不太穿。
穿好和服后,全家就圍坐吃母親做好的“御節料理”。據介紹,主菜是海帶卷、蓮藕、胡蘿卜、慈姑、栗子、豆子等,再稍微加點醬油和糖調味后一起煮熟。另外還有甜煮金橘、蛋卷、蘸有白芝麻和醬油的沙丁魚干、干青魚子等等。各種料理分別代表著身體健康、人丁興旺、財源廣進等意義。
在國外,一般有華人的地方都會過春節。除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外,日本、韓國、蒙古、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等也過春節。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春節。春節放假長短各不相同。摘自《閩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