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費能變出什么花樣?云南大理州安監局的一份采購清單令人“大跌眼鏡”——2013年8月,有網民發現,大理州安監局的設備采購清單中出現了奢侈品品牌LV。日前,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通報稱,大理州安監局在設備采購中沒有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相關規定,州紀委給予州安監局局長常建華黨內警告處分。
事實上,這起案例只暴露出了公款開支之亂的“冰山一角”。近年來,“公款買私單”屢屢曝出,花樣不斷翻新。“一些部門政府采購和公務支出作假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河北省一位審計干部說,“很多單位對辦公用品的消費沒有上限。曾審計過一個鄉鎮部門,一年打印紙張采購費用超過百萬元,這能不藏貓膩嗎?”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單位或部門千方百計鉆公款的“空子”,隱瞞個別領導干部的“因私”開支,給一些腐敗分子揮霍浪費、侵占國家財物提供了機會。
一是私人接待,公款買單。原本屬于私人交情的接待費用,卻堂而皇之地由公款報銷。2013年下半年,烏魯木齊市經信委黨組書記王國林及經信委領導班子分別以宴請原工作單位領導和歡送2名班子成員調任和退休為名公款吃喝,花費4853元。
二是將費用轉移到下屬部門。為實現分散支出、不超標的目的,有實權的部門會將超標費用轉移到下屬單位報銷。“個別領導干部時常拿一些發票到鄉鎮報銷。”西部一位鄉鎮干部說。
三是入賬時混淆科目“偷梁換柱”。會議費、培訓費、國企廣告費動輒天文數字,已成為因私消費轉移的重要手段。
四是公款消費吃喝玩樂。2013年7月,云南巍山縣廟街鎮中心校組織全鎮中小學校長、副校長25人利用到南京進行教學交流和觀摩學習機會,先后到北京、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參觀旅游,用公款支付費用3.6萬元。
五是個人花銷置換利益。山西一些機關事業單位領導表示,工作關系處熟之后,往往會安排小范圍聚會或者規格相對高的接待,而買單者多是分管領域的企業。
據調查,一些人之所以敢打公費開支的“小算盤”,正是利用了財務報賬的漏洞。一方面,一些單位的會計審核流于形式,往往是只要見到報銷憑據、簡單審核金額之后就可以報銷,造成一些荒謬離譜的花銷也能“瞞天過海”;一方面,個別財會人員與領導“串通一氣”,參與虛報作假。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