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移動互聯技術日新月異,但是如今市面上能夠真正稱得上是經典產品的主流移動設備,數來數去,似乎還是就那么幾款。這不由得不讓我們想要用最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一下看它們究竟哪里來的如此經久不衰地能量。
你手里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被高估了,至少這是我們在評價移動設備的評分體系后得出的結論。自從四年前我們制定了評測標準和權重以來,移動領域一直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發現移動設備的功能在這段期間大幅增強,因而平均分也不斷攀升,直到平均分不斷被推高到一個新的層級。而去年,移動領域的創新步伐大大減緩,導致我們的分數到達了穩定水平。
與此同時,移動生態系統方面出現了重大變化。四年前,安全是一大差異化優勢,而現在這個優勢早已不那么明顯了。對IT人員來說,新的移動問題是管理,可大多數平臺在這方面乏善可陳。各大平臺都有良好的瀏覽器和一套優秀的基本應用程序,所以差異已縮小,它們在我們測評中的相應權重已顯得過高了。
后來,由于移動設備從獨立式端點,變成整體計算架構的一部分(移動設備僅是眾多端點中的一個),每個平臺的服務數量隨之激增,比如蘋果的iCloud和Siri,或者谷歌的Google Now和Maps。我們原來的評分體系根本沒發預料到今天的平臺服務數量猛增到如此地步。
由于移動創新出現停頓,同時出現了趨向橫跨諸移動設備的計算架構重大轉變,我們也不得不摒棄針對移動設備的原有評分體系,制定了一套新的評分體系,重新設置了平均分,又為我們預計會闊步前行的那些創新領域留出了余地。
下面,你會看到如今市面上主流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新分數。我們在下文會解釋新的評測類別,并對各大系統就每個類別進行了一番基本的比較。
應用程序和Web
我們之前的評分體系單獨列出了Web和互聯網支持、商務連接和應用程序支持這幾個類別,占總分的55%。智能手機是新產品時,這么做頗有意義:那時候,應用程序和良好的瀏覽器體驗顯然是區別于以用來收發短信的黑莓為代表的前一代移動設備的優勢。當時還有一個大問題:移動設備是否想成為正統的商務設備,而不僅僅是個人設備。
如今,Web與應用程序之間的界限很模糊,所有移動平臺都支持一樣的基本功能。而且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已成為大有助益的商務工具,這點毫無疑問。于是,我們合并了Web支持和應用程序支持這兩個類別,還合并了與應用程序(比如電子郵件、日歷和聯系人支持)有關的商務連接類別這部分,并且把它們的合計權重減少到總分的20%,我們現在統一稱之為應用程序和Web類別。
不過,移動設備的相對分數方面存在同樣的模式。iOS擁有種類最豐富的應用程序,無論是數量還是功能豐富程度方面,尤其是對商業用戶而言;Safari瀏覽器也很好。安卓的Chrome雖然整體勝過Safari,前者對HTML5的支持無疑更勝一籌。但其應用程序方面比較有限,而且功能較少,不過也不再是乏善可陳。
說到應用程序,Windows Phone、黑莓和基于瀏覽器的新興平臺(比如Firefox OS和Ubuntu Touch)是功能最差強人意的。當然已經比2007年亮相的第一代iPhone強不了多少,它們的瀏覽器功能通常還可以。微軟和黑莓在應用程序方面都在奮力前行,不過進展緩慢,我們只能期待在未來的版本中看到一些突破。
平臺服務
我們新的移動評分體系中有一個新的類別。它包括各平臺跨設備提供的服務,通常通過云或其他網絡連接來提供。此前,我們一直把這些服務放在應用程序支持(App Support)類別或商務連接(Business Connectivity)類別(如果它們與通訊、日歷和聯系人等方面有關)中。平臺服務(Platform Services)類別現占總分數的20%,而這類服務在原有評分體系中可能只占10%。
平臺服務類別涵蓋可以跨設備使用,以豐富及改進用戶體驗和設備實用功能的那些服務。具體包括:
·就蘋果而言,它們包括iCloud(iCloud Keychain、數據同步和共享存儲)、AirPlay、iTunes、通知、數據檢測器、蘋果地圖及相關服務(比如Find My Friends),以及通訊服務(比如iMessage和FaceTime)。
·就谷歌而言,它們包括Google Now及相關的搜索和配置文件服務、谷歌地圖及相關的位置服務、通知、Google Drive以及相關的谷歌帳戶服務。
·就黑莓而言,它們包括BlackBerry Messenger(BBM)和黑莓中心。
·就微軟而言,它們包括OneDrive及相關的同步服務、微軟帳戶配置文件服務、必應地圖(很快將換成諾基亞的Here Maps)及相關的位置服務,以及整合到操作系統中的通訊服務(比如Skype)。
iOS提供了最豐富的平臺服務,覆蓋一系列廣泛的功能。安卓也有一大批平臺服務,不過谷歌往往側重于涉及個人配置文件方面的服務,為人們提供定制信息和直接廣告;谷歌擁有的完全用于個人用途的服務比較少。微軟模仿了蘋果和谷歌的一些核心服務,但它們基本上是作為隨意組合而實施的。黑莓的平臺服務理念最淡薄,除了Ubuntu Touch和Firefox OS等基于Web的平臺外,這些與其說是移動瀏覽器,還不如說是真正的平臺。
安全和管理
直到2010年,蘋果才為iPhone提供了一套安全API;在這之前,只有黑莓才提供安全;這就是為什么上世紀90年代末到大約2012年,黑莓一直稱霸企業市場。(進入2000年,Windows Mobile通過使用Exchange ActiveSync協議,擁有了一些安全功能,但微軟在iPhone問世之前幾乎放棄了Windows Mobile,除了一些政府部門外,Windows Mobile根本無法占據市場主要角色的地位。)
蘋果在繼續改進其安全API;如今,iPhone取代了黑莓,成為了除最關注安全的企業之外的幾乎所有領域的企業標準。谷歌借鑒了蘋果的做法,但只提供了種類較少的功能。發布之初,微軟的Windows Phone在安全功能方面無法與之前的Windows Mobile相提并論。盡管推出了第三個版本后,Windows Phone也只是與Windows Mobile不相上下,所以它對大多數企業環境來說仍不夠安全。
今天,黑莓和iOS的安全功能很全面,谷歌做得勉勉強強,微軟則決定采用多種不相兼容的安全方法,結果卻搞得一團糟。不過很顯然,注重企業用戶的廠商現在基本上都在移動平臺中添加了必要的安全功能。我們認為,未來的舉措將主要體現在統一移動和桌面安全管理,而不是體現在為設備施加更多的制約和束縛。
因而,我們預計安全方面的創新會停滯。相反,我們看到廠商正將注意力轉向管理,比如應用程序分發、應用程序許可、數字版權管理和內容控制。比較明智的移動安全廠商一直在探究數字版權管理和內容管理方面的各種方法,但這仍是個拓荒領域。就應用程序的分發和許可而言,蘋果的iOS 7為這種管理開發了一套通用的API,為此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我們認為,這是個機會;一些競爭對手會力求亦步亦趨,讓企業更容易從移動設備獲得實際價值,而不是僅僅保護設備。
在我們新的評分體系中,安全功能的權重沒有變化,仍然是20%,但管理功能在這個權重中占有比原有評分體系中更大的比重。
易用性
易用性也許是最有主觀性的評分類別,它從我們原有體系中總分的15%提高到了新體系中的20%。我們之所以改變權重,是因為移動設備不僅得到了廣泛采用,現在還是一項成熟的技術,所以易用性顯得更重要了。
不過,我們的評分標準仍然沒有變化:易用性、易于發現和一致的操作非常重要,無論某平臺采用哪種用戶界面來提供這些特性。在我們的評分體系中,用戶操作麻煩、界面過于復雜和運行不一致都是丟分點。
目前,蘋果的設備在所有這三個方面的表現都是最好的。安卓設備整體上名列第二,不過不同廠商、甚至不同設備會采用不同的安全用戶界面,這意味著安卓設備的易用性分數各不一樣。黑莓和Windows Phone的表現比安卓還差勁,原因大同小異:雖然兩者都有非常好的前端,Windows Phone采用了平鋪窗格界面,黑莓操作系統采用了中心架構(Hub),但當你深入使用特定的應用程序和功能時,就會開始看到不足之處。
硬件
我們把硬件類別的權重從原有評分體系中的10%提高到了新體系中的20%,完全是由于硬件比四年前先進了許多。先進的攝像頭、卓越的音質、一大批傳感器、日益支持更多外設的連接,以及一大批獨特的部件(比如蘋果的Touch ID指紋傳感器、摩托羅拉的X8運動協處理器和三星的數字筆),這些讓如今的移動設備比之前的版本大有不同。
但我們重新調整了評分以降低平均分,從而為硬件功能方面預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我們現在假設,企業級設備擁有反應靈敏、畫面清晰、高像素密度的觸摸屏;可支持視頻輸出和藍牙4連接;采用高質量的耐用材料制成;電池續航時間足以應付全天使用;有望提供足夠強大的存儲和處理功能,可以像電腦那樣執行任務。
要是某設備在這些設備確實表現不俗,至少可以獲得6分。想獲得6分以上的成績,該設備就得擁有表現良好的額外硬件功能,或者讓幾項標準功能的實用性有新突破。在新評分體系中,你會看到幾乎所有設備的分數都是6分或7分(只有差強人意的中興Open獲得了最低分5分),沒有一款設備得分在8分或以上。
評分說明
你可能注意到了上面的“最低分5分”這個字眼。我們測試IT產品的歷史已有近35年之久;在這期間,連最糟糕的產品,大都也能符合基本標準,因此1?4分之間的分數已變得越來越少見。因而,如今我們測試中心的分數從5分(差)到10分(出色)不等。6分代表尚可,7分代表好,8分代表很好。換成A?D的等級,5分就對應等級D,6分對應等級C–,7分對應等級C+,8分對應等級B,9分對應等級A,10分對應等級A+。
有沒有等級F的?這年頭,表現這么糟糕的產品真不多見。產品必須丟失數據,或者老是不可靠、性能不足,或者非常不安全,得分才會在5分以下。但要某產品真有這等表現,我估計它也夠嗆能活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