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cel是很多職場朋友都在使用的數據處理工具,除了常規的操作之外,可能你不會注意到下面的幾則技巧,這些技巧雖然看起來不太起眼,但卻相當實用,可以提高不少工作效率。
技巧一:巧妙解決Excel的日期格式問題
要想在A列輸入類似于“20140518”這樣的數字時,Excel能夠自動轉換為“2014-05-18”的日期格式,但即使打開“設置單元格格式”對話框,選擇“自定義”,將類型設置為“yyyy-mm-dd”,但仍然無法得到正確的日期格式,而是顯示為類似于“########”的格式,這是怎么回事呢?
究其原因,如果不是Excel所規定的日期范圍內的數字,那么不會被Excel識別為日期,因此只有首先將相關數值格式化為日期格式,然后才能轉換為Excel能夠識別的日期。如果你不想使用輔助列通過公式進行轉換,那么可以添加“####-##-##”的自定義類型(見圖1),以后輸入“20140518”就可以得到“2014-05-18”的日期格式。
技巧二:按需抓取單元格中的多行內容
同事傳過來一份表格,這里的單元格都包含了多行內容,各個單元格的第一行是姓名,最后一行的逗號后面是國家,現在她希望將姓名、國家這些信息提取出來,除了手工操作的方法外,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呢?
相信大部分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使用公式,但公式顯然相對比較麻煩,其實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 2013,那么可以選擇更為簡單的快速填充:首先在B1單元格手工輸入A1單元格的姓名信息,切換到“數據”選項卡,選擇B1:B5單元格區域,單擊“快速填充”按鈕,即可快速提取相關信息;繼續在C1單元格手工輸入A1單元格的國家信息,選擇C1:C5單元格區域,單擊“快速填充”按鈕,很快就可以批量提取國家信息,最終效果如圖2所示。
技巧三:從不規則數據中提取指定數據
同事前來求助,她希望從一份不規則的數據中提取指定數據,希望將“稅額:”后面的數字從每個單元格中提取出來,手工提取固然可行,但工作量相當大,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呢?
在B2單元格輸入公式“=--MID(A2,FIND(“稅額”,A2)+3,FIND(“認證”,A2)-FIND(“稅額”,A2)-3)”,MID函數表示從文本字符串指定的起始位置返回指定長度的字符,使用時涉及3個參數,“A2”表示需要切割的字符串,“FIND(“稅額”,A2)+3”表示從“稅額”后面第3位開始截取,第3個參數“FIND(“認證”,A2)-FIND(“稅額”,A2)-3”表示截取幾位,“--”表示修改數據格式,此時會得到“10427.31”的結果,雙擊填充柄即可獲得相應效果。
使用公式雖然可行,但上述公式對于初級用戶來說,可能還是過于麻煩了一些。如果你使用的是Excel 2013,那么可以利用快速填充實現上述需求:
經過分析,發現這里的數據還是有一些規律,例如需要提取的數據都是在“稅額:”的后面,最終數據的后面都有空格字符,因此我們可以直接提取:在B2單元格手工輸入“10427.31”,選擇B2:B15單元格區域,切換到“數據”選項卡,單擊“數據工具”功能組的“快速填充”按鈕,很快就可以獲得圖3所示的效果,是不是更為簡單?當然,如果最終數據的前后是其他的規律,也可以同時提取一些其他的字符以作區別,最后替換即可。
技巧四:快速找出前10名的最小值
同事前來求助,需要統計出一列數據中最大的10個數據中的最小值,常規的方法是排序之后進行手工篩選,操作相對麻煩,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呢?這里以統計D列數據為例進行說明:
如果是Excel 2013,則可以利用條件格式解決這一問題。切換到“文件”選項卡,在“樣式”功能組選擇“條件格式”功能,在下拉菜單依次選擇“項目選取規則→前10項”,如圖4所示,此時可以直接“查看”其中的最小值,不過如果該列數據比較多,手工“查看”可能會比較麻煩。
技巧五:一鍵完成行列的同時凍結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對Excel工作表的某些行和列進行同時凍結,常規的操作是切換到“視圖”選項卡,接下來點擊“窗口”功能組的“拆分”按鈕完成拆分,選擇需要凍結的行和列,點擊“凍結窗格→凍結拆分窗格”,操作比較麻煩,而且還容易出錯。其實,我們有更為簡單的方法,這里以凍結三行、兩列進行說明:
事先不需要作任何操作,切換到“視圖”選項卡,選擇C4單元格,點擊“凍結窗格”按鈕下面的倒三角按鈕,如圖5所示,在這里選擇“凍結拆分窗格”,即可對三行、兩列的數據進行凍結。如果需要對其他的行或列進行凍結,可以按照類似的步驟進行操作。
技巧六:巧妙實現空值對應單元格的顏色填充
最近遇到一個Excel方面的問題,要求將B列單元格顯示為空值的A列單元格自動填充相應的顏色以示區別,手工操作顯然是相當麻煩,因此考慮另覓他法:
選擇A1:A7單元格區域,單擊“樣式”功能組的“條件格式”按鈕,從彈出菜單選擇“新建規則”,打開“新建格式規則”對話框,規則類型選擇“使用公式確定要設置格式的單元格”,公式使用“=B1=\"\"”,單擊“格式”按鈕,打開“設置單元格格式”對話框,切換到“填充”選項卡,在這里設置填充顏色,返回“編輯格式規則”對話框,檢查無誤之后關閉對話框,隨后就可以看到填充效果。
如果對公式不太熟悉,也可以利用篩選、定位的方法實現,在“編輯”功能組的“排序和篩選”菜單下選擇“篩選”,單擊B列的倒三角箭頭,如圖6所示,在這里勾選“(空白)”復選框,現在就可以將A列填充顏色,最后只要將篩選條件設置為“全部”即可。
技巧七:利用定位條件快速轉移同一列的中文內容
手頭有一份Excel文檔,其中都是中英文參照的術語,但由于是在同一列顯示,看起來很不順眼,現在希望將英文對應的翻譯對應顯示在“中文”一列,如果采取純手工的方法,操作起來顯然相當繁瑣。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呢?
選中B2單元格,輸入公式“=A3”,同時選中B2:B3單元格區域,雙擊右下角的填充柄,快速復制公式,此時可以獲得圖7所示的效果;保持B列的選中狀態,按下“Ctrl+C”組合鍵進行復制,原位粘貼時請選擇“值和數字格式”;繼續保持B列的選中狀態,按下F5功能鍵,打開“定位條件”對話框,將定位條件設置為“空值”,確認之后可以選中B列所有的空白單元格,右擊任意一空值單元格選擇“刪除”,此時會彈出“刪除”提示框,請選擇“整行”刪除即可。
完成上述操作之后,可以發現英文、中文已經分別顯示在不同的列,是不是很方便?
技巧八:利用“合并計算”完成跨工作表的求和計算
同事拿過來一份Excel工作簿,要求在“匯總表”對1月、2月、3月、4月的相關產品的產量進行統計,逐表進行手工求和的方法雖然可取,但工作量實在太大,而且也容易出錯,當然也可以采取引用的方式進行求和,但操作同樣繁瑣。有沒有簡單一些的方法呢?
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合并計算”的方法獲得各產品產量的匯總求和:
選中B5:C11單元格區域,切換到“數據”選項卡,單擊“數據工具”功能組的“合并計算”按鈕,打開“合并計算”對話框,函數自然是選擇“求和”,點擊“引用位置”右側的選擇按鈕,分別在1月、2月、3月、4月工作表選擇引用位置,需要指出的是,選擇時必須包括“產品”、“產量”兩個標題列,如圖8所示,最后不要忘記勾選“首行”和“最左列”兩個復選框。
檢查無誤之后,點擊“確定”按鈕,很快就可以獲得最終的求和結果,是不是很方便?當然,除了完成求和計算之外,我們還可以完成計數、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其他的計算,此時并不需要重新開始,只要再次點擊“合并計算”按鈕,打開“合并計算”對話框,在這里直接重置相應的函數就可以了。
技巧九:利用函數實現字母編號的自動填充
我們知道,在Excel可以實現數字編號的自動填充,但遺憾的是Excel并未提供字母的自動填充功能,如果純粹采取手工填充的方法,既麻煩而且也不現實。其實,我們可以利用兩個函數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請選中需要填充位置的空白單元格,例如A1,在公式編輯欄填入計算公式“=CHAR(65+COLUMN()-1)”,“CHAR”函數的作用是根據本機中的字符集返回由代碼數字指定的字符,“65”表示字母A的ASCII代碼,使用CHAR函數讀取A1單元格時,生成的字母為A,如果字母編號不是從A開始,那么請更換為其他的ASCII代碼,“COLUMN”函數是用來返回引用的列號,然后向右拖拽填充柄至指定位置,即可自動填充相應的字母,效果如圖9所示。
如果需要實現豎向填充,只要將公式更改為“=CHAR(65+ROW()-1)”即可。如果需要填充小寫的字母,只要將ASCII代碼更改為97就可以了。
補充:如果不清楚ASCII代碼,可以從Word或Excel的“符號”對話框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