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親自造訪,一般人很難想到在祖國的最北端會有一座極富異域風情的城市,它就是素有“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美譽的哈爾濱。
早在上世紀初,哈爾濱就已成為國際性商埠,大批外國移民特別是俄羅斯人涌入,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多元化的建筑藝術。當時興建的大量各式歐式建筑保留至今,成為哈爾濱的一大特色。在這些建筑群中間點綴著一座座精美的教堂,為這已獨特景觀增色不少。
今年四月初我曾到哈爾濱游玩,在哈爾本這奧園的北國,寒冬未盡,任透著絲絲寒意,松花江上還覆蓋著厚厚的冰雪。由于氣溫較低,外出時我除了穿上暖和的衣服,也考慮了手機、相機等電子設備的保暖工作,盡量避免長時間把它們暴露在空氣中,因為鋰電池在低溫下會出現容量降低電量快速耗盡的情況。我一共花了兩天的時間,在手機地圖和導航的指引下,去探尋這座城市的魅力。從一個個街區走過,那些老建筑似乎在訴說著眾多的故事。
除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和東大直街也有大量很有特色的歐式建筑,宛如走進了“世界公園”。
曾有傳言,當時大直街上修建的多個洋教堂據民間傳說是在建在了龍脊上,讓哈爾濱的風水變壞了。人們呼吁在龍頭建一座佛寺,以震懾洋教堂的興盛之風,于是就有了極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