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物質(zhì)極大豐富,人也足夠多,正常的話,每個適婚者都會面對一票人選,所以“找對象”這個詞就沒有“擇偶”準(zhǔn)確了——對于生命里的另一半,人們更大的難題不再是尋找,而是選擇。
我們選擇一個人,肯定是首先看中他的優(yōu)點。每個人在意的東西不一樣,外貌協(xié)會的選擇好看的,文藝女青年選擇浪漫的,缺乏安全感的選擇德行好的,都無可厚非。關(guān)鍵是你站在七十分的隊伍里,只能選擇七十分左右的男人,他勢必不完美,你要他這一個優(yōu)點,必然得接受那一個缺點,那么,你愿意他在哪方面減掉三十分?
我想用那個木桶理論分析這個難題:如果男人有十種特質(zhì)的話,比如外貌、財富、能力、性格、品行等等,那么這十種特質(zhì)就是組成一個木桶的十塊木板,最長的一塊決定了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你,而最短的一塊決定了他能給你盛裝多少幸福。所以你在選擇那塊長板時,必須留意他最短的短板在哪里、有多短。長板可以不長,但短板絕對不能太短,否則他的桶里裝不下多少幸福。在非要扣掉三十分的前提下,最好是平均在每個板子上扣掉三分,讓這個桶實現(xiàn)容量的最大值,而不是其他都好,只有一塊太短,最后什么都裝不下。
聽過太多這樣的故事:他什么都好,就是太小氣,我去看望父母時多買幾個蘋果都要吵架;他什么都好,就是脾氣太暴躁,隔三岔五對我大打出手……這樣的人,他再帥、再有錢、再專一、再幽默,又有什么用?他的短板實在太短,把所有長板的優(yōu)勢都給漏光了。
選擇伴侶不是青歌賽,要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正相反,在被最高分吸引之后,必須盡早看清他的最低分,在那塊最短的板子尚可接受的前提下,才可以考慮長久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