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動力法和其他方法釀造的葡萄酒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能準確表現出該地的風土特色、人文環境,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
生物動力法源于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于1924年一系列農業峰會上提出的人智學的基礎理論,試圖通過農耕而將人智學實現,它是一種特殊的農業耕作方式。生物動力法比一般意義上那些不用化學肥料、除草殺蟲劑和除菌劑的有機種植要復雜得多,它是將整個環境看做是一個有生命的系統,強調生物多樣性和減少人力,同時運用植物激發宇宙萬物之力來促進和限制生物發展。它與有機并無太大差別,不過它包含了有機,更廣闊的包含了月亮、星球、距離、時間差等,這晦澀難懂卻被酒界大腕們說的頭頭是道的生物動力是怎么回事,大多數人或許能通過文字來臆測一二,不過既然一直成為熱點,那么它就有一定的存在價值。
將葡萄酒返璞歸真或許是生物動力法追隨者的終極目標。生物動力是一個農業系統,但在這里,它更和人們的信仰相結合。如果你用生物動力法來種植,種植前需對土壤進行培育:把肥料填進牛角,然后埋在葡萄園里度過一個冬天,等春天來了,將雨水和肥料一起攪拌,然后撒到葡萄園里。它們相信這樣能改善微生物活躍度,將土壤調節到最好的狀態,有利于葡萄生長和葡萄酒口味的特殊。
接下來就更為科學了,那就是宇宙的影響,即月球和其他星球的運轉對葡萄藤和葡萄酒的影響。所以在修剪葡萄藤和對葡萄酒換桶時,它們會按月亮月歷法來,據說這樣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么這種對葡萄酒的執著追求,是否能讓葡萄酒變得更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追根溯源,生物動力法追隨者想要的是葡萄酒更為可口的味覺和給人以獨到新奇的理念,至于結果如何,各種滋味都有,但是在葡萄酒領域內的這種突破思想和創新行為還是為葡萄酒增添了很多口味,雖沒有全如人意,但這種精神得到了葡萄酒界的支持,而釀制出的葡萄酒也當然是純粹的。
生物動力法和其他方法釀造的葡萄酒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能準確表現出該地的風土特色、人文環境,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產自于天地間的產物,當是吸收萬物之精華,汲取各種養分,白晝風雨無常的變換,也只有這樣讓它自由成長,才真正是生態中的生物,長出的果實也當然是經歷風霜雨雪滋潤的,所以決定它的不是人類,而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