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先生在臨終前提出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這一發人深省的“錢學森之問”,答案顯然是多方面的。就教育方面而言,僵化的高考體制堪稱“罪魁禍首”。社會在發展、經濟要轉型,我們要從“中國制造”轉變到“中國創造”了,該培養創新型人才乃至于大師級人物了,我們的高考制度卻沒有與時俱進。
讓全國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深感愧疚和無奈的是,我們不得不做很多違背教育規律的事情。比如,如果按照教育規律,高中的課要三年才能學完,但高中校長們如果誰按這個規律辦事,那你的高中就死定了?,F在高中三年的課程必須在前兩年里“填鴨式”地學完,第三年專門用于復習備考,復習備考的核心工作就是做題、做題、做題。要不然高考的時候別說保證正確率,就連把題做完恐怕都很難。
所以,現在給學生“減負”變成了南轅北轍、緣木求魚。應試教育的壓力層層往下推,初中拼中考,小學拼小升初,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甚至從幼兒園開始,為了升入一個好學校,小小年紀就已經被綁到了應試教育的戰車上,成天面對著寫不完的作業和上不完的補習班、競賽班,孩子連看動畫片、和小朋友做個游戲、看本課外書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怎么可能有創新能力?怎么可能獲得諾貝爾獎?怎么可能成為大師級的人物?
因此,建議對高考制度實行重大改革,推行“分類、分次”的原則和“國考+??肌钡哪J?。
設置兩類高考,一類面向研究型大學,一類面向高職高專,把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區分開來,使用不一樣的考卷。同一類型的高考要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試卷,像美國的“高考”也就是SAT考試那樣,學生可以一年考好幾次,從中挑最好的一次成績用來報考大學,這就是“國考”;除此之外,學生還要通過類似于自主招生這樣的“??肌眮韴罂即髮W。學生向大學遞交高考成績、平時成績以及德智體美各種綜合素質表現材料,由大學自己來選拔錄取。
我認為,在這種“國考+校考”的模式下,學生可以參加好幾次高考,可以同時報好幾所大學,可以同時接到好幾所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自愿選擇、確認去哪一所上學。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打破“一考定終身”,讓高考“指揮棒”真正放下,把套在孩子們頭上的“緊箍咒”去掉,培養出具有個性和創新能力的杰出人才。
(本文作者系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