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加大,教育部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要求高等學校和職業學校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從2008年開始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職業指導師隊伍。然而調查表明,我國高校極其缺乏專業的職業指導師,任職者多數是由學校行政人員輪崗和剛畢業的學生組成,而中小學的職業指導工作尚未開展。
職業指導不只是就業指導,而是應伴隨人的整個職業生涯歷程,具有更深層次的教育引導功能。對職業指導人員的勝任特征的研究表明,從事職業指導的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熟悉常用的職業指導方法和技巧;熟悉勞動力市場的政策文件、勞動法律,了解我國具體國情;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具有職業道德;掌握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顯然,接受專業化的培訓是職業指導人員從業的前提條件。
目前,我國沒有負責職業指導培訓和管理的官方機構和行業學術團體,高等學校也沒有對職業指導人員的專業教學和專向培訓,而職業指導師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證的資格考試,無法代替專業教育和培訓。為此建議如下:
1.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學位是培養職業指導專業人才的最佳途徑。職業指導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專業研究領域,它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理論水平,不適合本科教育,非常適合開設專業碩士學位,但目前在我國的專業學位體系中沒有一席之地。
2.建議國務院學位辦將職業指導專業定位為研究勞動力市場個體職業生涯成長發展規律、職業指導技術方法和手段,從而為學生、在職人員提供職業選擇、職業轉換、職業發展等方面服務的研究領域,融合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從社會、勞動力市場、組織、個體多個層面研究個體的職業發展問題。
3.我國很多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高等院校,都具有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的資格條件,可以在諸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這類院校試行,然后逐漸在全國推廣設置職業指導專業碩士項目,這應當說是完全可行的。
(吳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