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大學組織的青春詩會上,一位身著素雅藍衣的優雅長者,手捧詩稿,與青年學子一道,飽含感情地大聲朗誦著《沁園春·長沙》和北大學生自己創作的詩作《聆聽青年》,在靜園草坪上豪邁地揮灑詩情。
神采奕奕,容光煥發,當這位80多歲的老人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往往被她的氣定神怡、精神飽滿所感染。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依然有一顆年輕的心。而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在中國軟件科學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就是楊芙清,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早在完成150機操作系統后,楊芙清就及時把在操作系統研制的實踐經驗整理成《管理程序》,該書成為當時從事計算機系統研制者們的啟蒙教材,也成為操作系統的第一代教材。在她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北京大學成立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后來楊芙清成為該系的第一位教授和博導,并從1983年開始任系主任,這一干就是16年。
2001年,教育部和國家計委下發了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楊芙清意識到這是又一個發展契機。已70歲的她立刻投入到北京大學軟件學院(2004年后更名為“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籌建中。
在教育部和國家計委等部門組織的答辯評審會上,楊芙清作為答辯人,提出了嶄新的辦學模式和發展戰略。2005年,“北京大學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項目榮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在頒獎典禮上對楊芙清說:“楊老師,你做科研得獎,教學也得獎,了不起啊!”當記者問到楊芙清有什么訣竅時,楊芙清說:“沒有別的,就是調動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
一片贊譽聲中,楊芙清并沒有止步不前。
80歲,楊芙清再一次出發,把目光投向了工程博士的培養。2012年,在“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成立10周年暨首屆工程博士開學典禮”大會上,楊芙清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培養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報告中,為北京大學工程博士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目標和構想。
半個多世紀里,她一直都走在科研育人和教育創新的最前沿。她睿智而又執著的目光一直關注著中國的計算機軟件科學,一刻也不曾離開。
http://www.jy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