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輿論對大學先修課程的最大質疑是課程由誰來教?一種選擇是由大學教師來教。許多觀點批評說這不現實,因為大學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完成這項工作。其實也不一定——雖然我本人也不主張由大學老師教。一方面,教育是連續性的,如果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割裂,大學教師只在本科階段才接觸學生,他實際上無法有效地組織并完成教學和人才培養任務。因此,無論是在民國時期,還是在今天的美國,一批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頂尖學者,在中學教育上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目前,有一些北大教授正在沿襲民國傳統,深度介入中學教學活動,完全義務而且樂此不疲。因為他們發現,如果不從基本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入手提早進行影響和干預的話,現階段從高考應試模式進入北大的許多學生根本無法適應北大當前的本科教學變革。另一方面,有些中學毗鄰大學,或者本身就是大學的附屬中學,當然有條件邀請大學教師來為中學生授課。因此,“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未必不能由大學教師來講授。
然而,對于那些既不毗鄰大學也非大學的附屬中學的大多數中學來說,如果要開設“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授課教師就應當是中學教師。許多觀點批評說這也不現實:中學教師怎么能教大學的內容呢?對此,我不禁想反問一句:“為什么中學教師就不能教大學的內容呢?”這說明,我們有可能在用一種錯誤的僵化的眼光來看待中學教育和中學教師,認為他們在地位和能力上均低于大學教育層次——以此類推,小學教育和小學教師就低于中學教育和中學教師。實際上,恰恰相反,小學、中學和大學只是按照受教育者年齡所劃分的不同階段而已,每一個階段都應當配備一個國家中最優秀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而且,越是臨近開端,教師的力量應當越強。因此,對于博士去教幼兒園孩子的現象人們不但不應當感到驚奇,反而應當感到欣慰,這意味著在孩子最初成長的階段,他(她)也許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我一向認為,不一定只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才能去做中學教師,凡是熱愛孩子,對教育有興趣也有能力承擔起教學任務的人都可以而且應當從事教師工作。美國并沒有獨立的師范教育院校,但這并不妨礙它產生出像芝加哥大學這樣蜚聲世界的以“教學”為使命的綜合性大學以及全球最頂尖的教師,似乎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目前,一些中學已經從北大、清華等“985高校”中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博士和碩士擔任教師,他們完全有能力承擔起“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的講授任務。對于那些現在還不具備條件的中學,北大等相關高校可以提供相應的教師培訓和課程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課程開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