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教育,強化政策支持和監管保障。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山東省堅持整體設計、協同推進,以制度建設為基礎,抓住關鍵破解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突出問題。省政府每季度一調度,每三年一次專項督導,出臺45項政策文件,建立28項制度,在省級層面基本形成全方位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體系。
一是進一步改進完善學校教育制度,打通上下銜接貫通的職業教育人才成長路徑。
致力于給各類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成長成才路徑,開展3年高職與2年本科、3年中職與4年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建立“知識+技能”春季招生考試制度,并連續兩年翻番增加本科計劃,今年達到1萬人。完善高職院校注冊入學制度,自主招生試點院校達到42所。建立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制度,錄取規模達到7.5萬人。將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戰略重點,推動本科院校分專業、分培養方向向職業教育轉型,在全省遴選200個本科專業點進行重點建設,形成對口貫通培養能力。推動各市建立職普統一的高中階段招生平臺,開展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學分互認、學籍互轉試點。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和行業技術規范、職業資格標準對接,開發100個涵蓋主要專業群的教學標準,建立應用型本科與中職、高職相銜接的課程體系,讓孩子獲得個性發展與工作崗位需要相一致的職業能力。實行“雙證書”制度,將試點擴大到所有中職合格學校,推進高職教育與技師教育合作培養試點。
二是健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不斷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注入活力。
建立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動配足配齊專業教師。建立職業院校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允許職業院校教職工編制總額的20%不納入實名制管理,由學校自主聘用專業兼職教師,財政參照副教授平均薪酬水平確定經費撥付標準。改革職業院校教師招聘制度,擴大學校用人自主權,由學校公開自主招聘教師,將專業工作經歷和職業資格作為基本條件,允許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專業人才參加招聘,合格的待取得教師資格證后再轉為正式教師。建立健全省級師資培訓制度和專業教師評價標準,將教學實績、技能水平、技術研發成果等作為職稱評聘重要依據。推動非營利性民辦職業院校教師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同樣的社會保障待遇。
三是完善職業教育財稅保障和支持制度,奠定改革發展基礎。
山東省將民生保障資金增量向教育傾斜,將用于教育的增量向職業教育傾斜。把中職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部免除中職在校生學費。出臺中職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將免學費補助轉換為按專業補助公用經費的新機制,對第三年級全額撥付公用經費。推動高職院校生均預算內經費撥款標準,盡快達到本科院校水平。建立中職學校分級認定制度,投入5億元,每縣建設1所省級規范化學校,啟動100所示范校、優質特色校建設工程。實施高等教育名校建設工程,建設18所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25所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營造民辦、公辦職業學校平等的發展環境,首批安排資金1.1億元支持民辦職業教育。專款2.2億元支持38個職業教育品牌專業群建設。出臺9項校企合作稅收優惠政策,推動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