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范學院歷來重視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堅持實施“一把手”工程,不斷改善就業創業工作條件,加強就業創業指導隊伍建設,強化就業創業指導教育,建立了“黨政領導主管、職能部門統籌、相關部門配合、院系層層落實”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近年來,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形成了創新創業的良好文化氛圍。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近年來,學校以“創新學分”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2002年,學校啟動了基于學分制的教學改革,創建了“品德高、基礎厚、專業精、口徑寬、素質優、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3+1”和“2+2”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建立了彈性學制、選課制、創新學分制、主輔修制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管理機制。這些教學改革措施,貫穿著“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理念,在精練專業課程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基礎培養和夯實基礎后的專業培養。深受學生歡迎的“導學—導研—導航”的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專業學習、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和科學研究為主要切入點,提高了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
為提高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學校將創新教育納入培養方案,增加了創新學分,增設了學年論文,從大二開始便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學校制定了《信陽師范學院學生創新學分實施辦法(試行)》,規定了創新學分的獲取途徑及可替代專業任選課、跨學科任選課的學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從事科研和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近年來,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實踐技能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無論是獲獎數量還是獲獎層次,都位居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細化創業指導教育,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
為更好地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把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就業工作的全過程。通過強化領導、建立激勵機制、加強教育指導、完善扶持政策、建設孵化基地等措施,細化實化操作辦法,千方百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指導與服務。
加強創業工作隊伍建設 學校首先是堅持精選,按要求逐步配備專職人員,專職人員與在校生比例及畢業生比例適中,人員學歷、職稱結構日趨合理。其次是注重培養教育。通過安排外出培訓、組織校內培訓、集體備課、網上備課、開展就業創業教育理論研究等多種途徑,不斷提高創業指導隊伍的政策水平、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近三年來,學校先后組織58人次參加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廳組織的就業創業工作培訓,先后邀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鄭州大學等省內外專家擔任校內師資培訓班講師,累計校內外培訓586人次。最后,積極營造發展空間。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中,堅持將就業指導教師職稱評定計劃單列,把就業指導教師與業務教師一視同仁。按照“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要求,逐步建立起一支校內外結合、專兼職結合的師資隊伍。
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依據學校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公共必修課統一安排教學活動,統一征訂省統編教材,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教研室負責組織教師備課、教學督導、課程考核以及教學津貼發放,保證教學質量,注重教學實效。目前,在畢業生中普遍開設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必修課,在低年級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創業”選修課,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就業技能。學生掌握就業政策與就業常識,熟悉就業手續辦理流程,真正發揮就業指導課在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中的主渠道作用。
推進分層分類指導 為提高畢業生創業能力,學校組織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職業性向“普測”,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引導他們科學制定大學四年規劃和人生規劃;對二年級學生,介紹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的素質要求,引導其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訓練;對三、四年級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等多種方式,提高其就業競爭力。對自主創業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培訓,開展模擬訓練,提高創業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創業技能。培訓合格者不僅可以獲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頒發的創業培訓合格證書,而且符合條件的學員在創業時還可以享受政府無息創業小額貸款、工商、稅費減免等方面的優惠和扶持。
強化創業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學校把強化創業實踐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從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條件保障等方面為創業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優先為創業者提供辦公經營場所和相關創業后續服務。近年來,一大批校友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涌現了數百個成功的創業案例,一百余名校友成為創業型企業家。
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踐 學校專門設立了“有光”大學生創業獎勵基金和優秀學生創新創業獎勵基金30萬元,獎勵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創業團隊。學校建設了高標準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和因侖電子創新工作室,為學生創業提供場地支持和資金扶持,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戰演練。先后有60余個創業團隊、780多名學生參與了創業實踐鍛煉。
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增強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 學校早在2006年便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嘗試,致力于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宣傳動員、學院初選賽、校內決賽、分賽區預賽、就業實踐、全省總決賽等環節的選拔,參賽選手表現出了強烈的就業自主意識和創業精神,明確了職業目標,形成了濃郁的創新氛圍。學校連續四屆獲得河南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最佳組織獎,并在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其中朱亞翔同學榮獲“十佳規劃之星”稱號。
注重開展指導培訓活動,教育引導學生堅定創業信心 學校聯合河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河南省委、省工商業聯合會、信陽市人事局等單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人力資源專家、中小學校長、成功就業創業校友等來校,與同學們共同分享就業創業經驗,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廣大學生增強創業意識,掌握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如今,創業創新教育在校園內已開始掀起高潮,學生自主創業也已漸成風尚。
重視創新創業科學研究,提升創新創業水平 學校結合創新創業工作發展形勢和創新創業工作實際需要,不斷加強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工作,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理論水平。一是組織教師積極申報省教育廳就業創業課題,每年的立項數目都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有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二是組織開展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申報工作,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技能的開發培育。2012年成功獲批58項,2013年成功獲批60項,項目參與學生1000余名,獲批數量居省屬高校前列。
同時,學校積極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及西部地區用人單位、人才市場與中介機構的聯系,在廣州設立了“信陽師范學院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駐廣州辦事處”和“信陽師范學院畢業生就業創業實習基地”,為畢業生創業廣開渠道。近期,學校還與信陽市浉河區人民政府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加強與地方聯系,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浉河區產業資源與學校科研資源無縫對接。
通過全體師生員工的不懈努力,學校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9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學校獲批為“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在2011年河南省教育廳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2012年被評為“河南最具就業競爭力示范院校”;2013年榮獲教育部第七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影響。